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初治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GST-π的表达状况,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状况与DLBCL临床特征、疗效等的关系.结果:GST-π在不同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间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临床分期GST-π表达率为Ⅰ期55.6%、Ⅱ期58.3%、Ⅲ期64.3%、Ⅳ期75.0%,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际预后指数(IPI) GSTπ表达率为低危组61.1%、中低危组70.6%、高中危组70.6%、高危组63.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π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初治完全缓解(CR)率为28.6% vs 66.7%,总有效(RR)率为47.6% vs 90.5%,GS-Tπ表达阳性组CR率及RR率显著低于GST-π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GST-π表达与性别、年龄、B症状、结外病变、临床分期、IPI无相关;近期疗效GST-π阴性组优于阳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社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 079例高血压及1 408例健康对照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性别、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BMI)等是该地区社区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的防治应采取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策略,既要降低患者血压,又要注意对其血脂及血糖的综合控制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年男性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MS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518名成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结果 518名成年男性MS的检出率为14.67%(76/518).在MS的组分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最高为42.86%(222/518),其次依次为高TG 38.42%(199/518)、低HDL-c 27.03%(140/518)、中心性肥胖22.59%(117/518)及高血糖13.32%(69/518).与非MS患者相比,MS患者的年龄大、BMI更高,超重、高血压、高血糖、高TG、低HDL-c及中心性肥胖的比率更高(P<0.05).回归分析表明超重或肥胖、年龄增大、吸烟、经常饮酒均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提倡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并保持适当体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复使用第一代5-HT3受体拮抗剂(5-HT3RA)托烷司琼与第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预防多日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和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接受含有高度催吐风险药物连续多日化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组,A方案组为:在第1周期化疗中,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滴注,d1、d3(必要时d5)。地塞米松(DXM)10 mg,静脉滴注,d1;5 mg,静脉滴注,d2~d5。第2周期为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d1~d3(必要时d4、d5);DXM用法同前。B方案组的止吐方案为第1周期使用托烷司琼,第2周期使用帕洛诺司琼(剂量、用法均同A方案组)。将A方案组第1个周期和B方案组第2个周期的患者归为帕洛诺司琼组,A方案第2个周期和B方案组第1个周期的患者归为托烷司琼组,比较帕洛诺司琼与托烷司琼预防CINV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共计入组91例患者。在d3至d5,帕洛诺司琼组每天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8.6%、30.8%和24.2%,托烷司琼组分别为42.8%、47.3%和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d4至d6,帕洛诺司琼组每天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8.6%、18.7%和5.5%,托烷司琼组则为42.9%、34.1%和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按时间段分析,帕洛诺司琼组在d4~5、d6~7和全程(d1~7)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均P < 0.05)。帕洛诺司琼组全程(d1~7)解救药使用率为13.2%,低于托烷司琼组的2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帕洛诺司琼组与托烷司琼组的止吐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重复使用帕洛诺司琼预防持续多日高度催吐风险化疗相关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托烷司琼,两者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报道的HoLEP和TURP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尿路梗阻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6—12个月的术后随访中,Qmax在HoLEP和TURP治疗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HoLEP术中失血量更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而TURP手术时间小于HoLEP。两者在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输血率及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oLEP和TURP改善患者Qmax疗效相当。HoLEP手术时间比TURP长,但HoLEP失血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TURP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EH患者40例(EH组)、正常健康体检者41例(对照组),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为内参,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LA4的水平,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进行灰度扫描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组CTLA4水平明显升高(0.55 ±0.23 vs 0.29 ±0.17,P<0.01).结论 CTLA4在EH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提示CTLA4可能与EH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林丽文  李山  吕慧  黄珊  高勇  谭爱花  杨晓波  秦雪  莫曾南 《重庆医学》2012,41(17):1673-1674,1677
目的建立广西防城港地区壮族健康成年男性血清癌胚抗原(CEA)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广西防城港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空腹血清,使用罗氏Ca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血清CEA水平。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并排除极端值后,共纳入研究对象282例,血清CEA浓度呈正偏态分布,单侧95%置信区间为不大于5.12ng/mL(非参数法)或不大于5.16ng/mL(参数法)。血清CEA值与年龄和吸烟存在相关,而与体质量指数(BMI)和饮酒不相关。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或是否吸烟进行分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结论该研究结果与国外报道的血清CEA的95%置信区间不尽相同,各地区实验室应该建立各自健康人群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对广西防城地区男性血清PS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健康体检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静脉血血清检测PSA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2.9 kg/m2)、超重(BMI 23.0~27.4 kg/m2)、肥胖(BMI≥27.5 kg/m2)4组;进一步按年龄分为20~29、30~39、40~49及≥50岁4组,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BMI组内PSA水平差异。结果:符合标准、资料完整者2 397例,年龄(37.4±11.0)岁,BMI(23.3±3.4)kg/m2,PSA(0.98±0.93)μg/L。各BMI组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按照BMI分组比较,除≥50岁年龄组外,其余3组中PSA水平均随BMI增加而降低,但仅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内各BMI组别间的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SA随着BMI的增加而降低,这种趋势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明显。因此针对中青年群体,在依据PSA水平判断是否需要取前列腺组织行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时,更有必要考虑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外周血中L-选择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GAPDH)为内参,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L-选择素在55例EH患者( EH组)及4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多媒体图象分析软件( Quantity One 4.5.0)进行灰度扫描。结果 EH 组L-选择素表达水平为(3.08±2.13),高于对照组的(1.28±0.69)(P <0.01)。结论L-选择素在EH外周血中表达增加,提示L-选择素可能与EH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