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该课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文件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验室的建设等,课程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因而去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研究了相同碳链长度的硒化不饱和脂酸及相应未硒化脂酸对7402人肝癌细胞株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终浓度为150ug/ml的受试物对人肝癌细胞株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以硒化亚麻酸量强,与硒化亚油酸、硒化油酸和油酸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亚油酸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与亚麻酸相比,差异未达统计学的显著程度(P>0.05),硒化亚油酸与亚油酸之间无差异(P>0.05),而硒化油酸与油酸则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含2-3个双键的脂酸,硒化与否,抑制癌细胞DNA合成强度差异不大,但对仅含一个双键者,硒化可显著增强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各种受试物对人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也以硒化亚麻酸最强。  相似文献   
3.
三种脂肪酸对人肝癌细胞DNA合成和甲胎蛋白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目的探讨具有相同碳原子长度的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处理的BEL-7402人肝癌细胞后对DNA合成和甲胎蛋白分泌抑制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癌细胞分泌甲胎蛋白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放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脂肪酸能抑制肿癌细胞DNA合成,其中亚麻酸,亚油酸抑制作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油酸作用较;40-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亚油酸和油酸与对照相比无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李院校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实验课占总教学时数的1/3。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生物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尝试,取得预期效果,为机能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必需脂肪酸亚麻和亚油酸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甲胎蛋白(AFP)的分泌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0-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亚油酸则作用较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我们对亚麻酸的抗癌的研究为癌症病人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其硒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脂酸及其硒化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杀伤作用最强,500μg/ml即可杀灭全部肝癌细胞,且具剂量效应关系。其次是亚麻酸、亚油酸和硒化亚油酸。油酸和硒化油酸杀伤作用较弱。150μg/ml的亚麻酸、亚油酸及其硒化物和硒化油酸对肝癌细胞的DNA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抑制作用最强(P<0.05~0.01),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亚麻酸、亚油酸对DNA合成的抑制作用与相应的硒化物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只含一个双键的油酸对DNA合成无明显抑制作用,其硒化物则有显著抑制作用,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对BEL-7042人肝癌细胞甲胎蛋白(AFP)的分泌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2~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P<0.01),亚油酸则作用较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我们对亚麻酸的抗癌作用的研究为癌症病人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及其硒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对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脂酸及其硒化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中以硒化亚麻酸杀伤作用最强,500μg/ml即可杀灭全部肝癌细胞,且具剂量效应关系,其次是亚麻酸、亚油酸和硒化亚油酸。油酸和硒化油酸杀伤作用较弱。150μg/ml的亚麻酸,亚油酸及其硒化物和硒化油酸对肝癌细胞的DNA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  相似文献   
9.
1988年,Kim等人[1]首次从酵母中提取出一种具有抗御过氧化物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损伤的一种新型抗氧化蛋白质,因其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故命名为保护蛋白(Protector Protein,简称PRP)或对巯基特异的抗氧化蛋白质(TSA或TPP).1994年又将保护蛋白命名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2].现已证实,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与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同属一个家族,是从过氧化物到NADPH氧化过程中,氧化还原链中具有相互关系的组成成员,是一种存在于酵母乃至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新型蛋白质,属于抗氧化蛋白家族的一员.哺乳类动物硫氧化还原蛋白按命名法分为四种亚类(Ⅰ,Ⅱ,Ⅲ,Ⅳ).到目前为止,用免疫印迹法已经发现酵母、哺乳动物如兔脑等都存在有保护蛋白[3].保护蛋白在机体内的广泛存在,证明保护蛋白在生物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教学模式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医学教育改革中正在探讨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如启发式、问题导向式和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化学是通过严格的实验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来研究生命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预习、不理解实验设计原理、被动完成实验和实验成功率偏低的状况。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性改革,综合运用启发式。问题导向式和学导式教学法,提出并试行“问题为先导,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易教为导”的教学模式(简称“新的教学模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