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实习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转折过程,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使护生能够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护理人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6年,提高护生带教效果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经皮下隧道留置的涤纶套导管,其涤纶套可被组织生长包绕而使导管在皮下固定并形成物理的感染屏障,在一部分病人中已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通常我们称其为长期血透导管。导管出口处一般均敷贴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以便掌握其动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6月医院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0株占92.1%,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占48.7%、31.6%,革兰阴性菌5株占6.6%,真菌1株占1.3%;37株表皮葡萄球菌中,28株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7%;检出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引起出口处感染的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人群;建立分泌物细菌监测机制,必要时开展主动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药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置换总量1 800~2 200 ml/次,每周治疗1~2次根据患者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不等。结果:9例患者经45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IgG、IgA促炎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呈显著降低趋势。皮损明显好转,脓疱结痂、脱落,关节红、肿、疼痛消失,经药物使用逐渐减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血浆置换对重症银屑病是一种疗效快、疗程短的治疗方法,它能迅速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及免疫复合物,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引起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采取相应有效地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7例行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导管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占90.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分别占49.4%、27.6%;革兰阴性菌8株占9.2%,未培养出真菌;在调查87例留置导管患者中,20例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3.0%;53例为糖尿病患者,其中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0%;感染组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糖尿病分别为(77.4±11.5)岁、(77.4±13.4)g/L、(25.3±10.2)g/L、1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64.3±15.5)岁、(89.5±17.6)g/L、(36.1±11.3)g/L、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从而加重导管感染,延迟创面愈合;调查感染病原菌分布可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搭桥受到限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环的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是较好的补充形式,但导管功能不良是其主要的并发症,是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主要因素.尿激酶(UK)治疗导管功能不良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其溶栓治疗的具体方案并无共识.为了较好的控制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两种溶栓方案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Lewis于1982年首先描述,Roth G于1986年首先报道为单纯累及运动神经的周围神经病。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运动无力,肌肉萎缩,感觉正常或轻度受累;电生理示多灶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部分阻滞,而感觉传导多正常;血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信息化管理,分析门诊血透患者对治疗不依从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改进和管理措施。结果: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患者的依从性较前有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以前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透析患者管理程度,及时反馈患者疾病控制及透析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东菱迪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58例起病24h内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及对照组128例,治疗组应用东菱迪芙静滴,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 治疗组脑梗死病人进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东菱迪芙能有效的减少脑梗死进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导管置人作为血管通道被普遍使用.为了减少导管口和隧道的感染,2012年1-6月我科对42例行长期留置导管的血透患者,通过采用复合碘与百多邦外敷导管口消毒方法进行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2年1-6月行长期留置导管42例血透病例,导管出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红肿、疼痛、渗液、导管松动等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