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检测血清ALT四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友山  余伟  刘晓  夏卫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03-3604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ALT检测方法结果的精确性和相关性。方法: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lab300半自动生化仪、Reflotronplus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赖氏法同时检测血清ALT。结果:精密度测定,干式法测定的ALT的变异系数(CV)值为8.33%,微量速率法、赖氏法和大生化速率法CV值分别为8.02%、10.32%和7.59%。干式法、微量速率法和赖氏法与大生化速率法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2、0.9816和0.9176。结论:干式法和半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准确、快速、方便,与大生化速率法线形相关密切,统计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罗氏MPX V1.0试剂在本地区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在罗氏Cobas核酸检测平台上,使用MPX V1.0试剂对9 418人次HBsAg、抗-HCV、抗-HIV、TP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对NAT阳性样本进行确认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 9 418人次标本共发现6个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对此类标本的部分献血者进行追踪,其中发现1例低CT值(MPX V1.0 16.4)样本,通过确认试验发现其为HCV感染,进行追踪检测证实该标本为HCV感染窗口期。结论应用罗氏MPX V1.0试剂对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后,能进一步筛查出HBV、HCV或HIV核酸阳性的标本,从而阻止将该类血液提供到临床,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试剂以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在检测抗-HIV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同一批号含量均为1 Ncu/mL的标准血清在每块酶免反应板的S/CO值.结果 国产试剂A的8个批号的结果分别为8.437±0.363、8.451±0.518、8.608±0.498、8.861±0.518、10.234±1.052、9.986±0.998、8.537±0.425、8.622±0.472;国产试剂B的5个批号的结果分别为3.131±0.419、3.186±0.402、3.344±0.386、3.272±0.442、3.282±0.412.结论 试剂A的8个批号中,批次5和批次6与其他批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剂B的5个批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试剂的批间稳定性要优于A试剂,而A试剂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B试剂.  相似文献   
6.
B淋巴细胞的活化标志及其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CD2 3分子作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 ,观察慢性肾衰 (CRF)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患者B淋巴细胞激活状态。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I株菌体 (SAC)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数 5 0∶1的比例 ,以终浓度 5 0 μg/L的佛波醇酯 (PMA)分别培养PBMC 12h、2 4h和 5 0h ;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细胞化学法 (BSA ICC)检测CD2 3 细胞百分率 ;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SAC或PMA刺激 5 0h的上清液中IgG水平 ;以双抗体夹心ELASA检测血清可溶性CD2 3 (sCD2 3 )。结果 未经刺激的健康人和CRF HD患者PBMC中CD2 3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6.6± 0 .9) %和 ( 17.9± 3 .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健康人PBMC经SAC刺激12h、2 4h、5 0h后CD2 3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8.8± 1.7) %、( 13 .0± 1.6) %和 ( 16.2± 1.9) % ,与无药对照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经PMA刺激 12h、2 4h后CD2 3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 17.0± 2 .3 ) %、( 3 1.5± 2 .9) % ,与无药对照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经SAC或PMA刺激 5 0h培养上清液IgG含量分别为 ( 9.1± 4.6) g/L和 ( 14.6± 5 .7)g/L ,后者与无药对照管 ( 7.3± 3 .7g/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健康人和CRF HD患者血清sCD2 3含量分别为 ( 1.8± 0 .  相似文献   
7.
在血站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以下简称室内质控IQ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监测和评价实验室试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试剂的稳定性、环境的适宜性和仪器运行的状况等等.但有别于临床实验室的"参考性"信息而言,血站实验室的结论往往都是"决定性"的信息,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血站实验室的结果信息的可靠性,更好地提高血站实验室室内质控的工作水平,笔者将可能影响该过程的几个因素进行以下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β_2-微球蛋白(β_2-MG)质控血清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收集病人混合血清样本制备β_2-MG质控物,并依据《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和ISO Guide 35标准对其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2个浓度水平质控物样品内和样品间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9,2.091,均P0.05)。在室温条件下保存至少稳定5天(t=-1.76,-2.64,均P0.05);4℃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28天(t=-1.86,-2.44,均P0.05);-2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4个月(t=0.26,-2.68,均P0.05);-8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1年(t=-0.96,0.01,均P0.05)。结论自制的β_2-微球蛋白质控血清制备方便,其均匀性、稳定性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初筛检测是判定某人是否感染HIV的第一步,是目前预防HIV经输血传播的重要的检测手段。所以HIV抗体检测在预防经输血传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将3年来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采前血小板(PLT)计数与循环全血处理量的关系,比较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机采血小板的收集效率。方法随机选择207名献血员,用H aem onetics公司的三种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者的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机采血小板(PC)中的血细胞,计算三种机型的收集效率。结果发现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有密切关系,M CS 的机采血小板的白细胞污染比M CS2P、M CS3P的白细胞污染要少,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污染、血小板收集以及收集率上,三种机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呈负相关,在白细胞污染上M CS 机采血小板明显要好于M CS2P、M CS3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