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艾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辖区内36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包括180例暗娼和180例男同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成员不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成员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比较两组人员艾滋病防治的效果.结果:接受监控时间内,对照组感染艾滋病的有21例,感染率为11.7%,干预组有3例,感染率为1.7%,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01).接受监控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采用健康宣教方式,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艾滋病感染率,还能有效提高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只是情况,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1—2019年所有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入组基本信息和治疗后的随访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183例,死亡172例,其中因其他原因死亡84例(48.84%),艾滋病相关死亡74例(43.02%),因意外、自杀及不确定死亡共14例(8.14%)。将艾滋病相关死亡设为结局事件,寿命表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在接受ART 后第1、3、5、7、9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6.61%、93.59%、90.35%、87.57%、83.4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60~<70岁年龄组及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50~<60岁年龄组患者的2.53倍(95%CI:1.51~4.23)和3.59倍(95%CI:1.74~7.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mm3组和50~<200个/mm3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患者的0.22倍(95%CI:0.12~0.41)和0.37倍(95%CI:0.21~0.67),基线有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是无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1.99倍(95%CI:1.16~3.39)。结论 山西省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今后应继续坚持并完善针对该人群的“早发现、早治疗”相关措施,注重加强对该人群因非艾滋相关疾病死亡的具体死因信息收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抗病毒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山西省部分医院丙型肝炎(丙肝)病例报告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丙肝报告质量。  方法  对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山西省 11个市51家医院报告的丙肝病例数据进行核查,以《丙型肝炎诊断》(WS?213-2018)为依据,根据急性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儿童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确诊丙肝病例报告正确率、丙肝病毒(HCV)的RNA阳性病例漏报率和报告正确率指标分析山西省部分医院丙肝报告质量。  结果  本次核查急性丙肝病例17例,报告正确率为35.29%;核查儿童丙肝病例24例,报告正确率为54.17%;核查确诊丙肝病例1324例,报告正确率为61.78%;核查HCV RNA阳性病例1037例,漏报率为6.36%,报告正确率为72.81%;三级医院丙肝儿童病例报告正确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2,P=0.002);三级医院丙肝确诊病例报告正确率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53,P<0.001);三级医院HCV RNA阳性病例漏报率低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4,P<0.001);部分医院仍然在报疑似病例。  结论  山西省部分医院的丙肝病例报告质量较低,特别是二级医院;建议通过逐级培训的方式统一卫生监督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丙肝诊断报告标准,提高该省丙肝病例诊断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资源分配视角,分析2010—2021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配置的变化趋势,为优化卫生人员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基尼系数、卫生资源集聚度指数分析法,研究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性问题。结果: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性一般,从配置结构看,医师和护士资源充分,而卫生管理人员不足;从配置区域看,东、中、西部配置差异显著,中部的卫生人力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人口需求,东部的卫生管理人力资源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结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性有待提升,需要在结构配置方面补短板,在区域差异方面强基础,在人口和经济需求方面增后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15和2020年山西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在艾滋病哨点监测期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山西省2010、2015和2020年MSM哨点监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性行为、性传播疾病(STD)患病史、干预服务和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