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 于2021年1-2月以山西省太原市405名公安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3组,分别按照0~14 d、0~21 d和0~28 d方案接种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采用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活病毒微量病变法检测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分析3组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结果 0~14 d、0~21 d和0~28 d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血清学阳转率均为100%,其中0~21 d组[166.70(95%CI:148.30~185.10)]和0~28 d组[179.50(95%CI:156.50~202.60)]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接近(P>0.05),均明显高于0~14 d组[86.08(95%CI:72.36~99.80)](P<0.001)。3个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2/135)、0.74%(1/136)和1.49%(2/134)(P=0.750),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均表现出较好的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0~21 d和0~28 d接种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高于0~14 d方案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HIV/AIDS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山西省南部4市截至2012年底的HIV/AIDS病例报告和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资料补充调查,计算病死率、治疗比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HIV/AIDS确诊病例4 040例,平均年龄为(36.0±12.9)岁,男性占65.3%,已婚者占56.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73.5%,农民占58.4%,经性传播占54.3%(其中异性传播占40.1%、同性传播占14.2%)、经血传播占38.9%(其中采血浆占20.2%、输血/血制品占16.2%、注射毒品占2.4%)。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由2004年的14.8%上升到2012年的63.4%,同期HIV/AIDS病死率从40.2/100人年降低到6.3/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最主要死亡风险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RR=14.9,95%CI:12.7~17.4)。对1 938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进行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BMI过低和肥胖病例的死亡风险高于正常和超重病例(RR=2.7,95%CI:1.6~4.5)、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50 cell/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50 cell/μl者(RR=2.6,95%CI:1.5~4.5)。对2 102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首次诊断为AIDS的死亡风险高于首次诊断为HIV病例(RR=3.4,95%CI:2.9~4.0)。结论 抗病毒治疗显著降低了HIV/AIDS的病死率,提示强化抗病毒治疗工作可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正>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必须坚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一个完善的基本医疗服务救治体系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机制,有一支热心于艾滋病事业、业务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才能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提供可及、便捷而规范的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多与浸润性导管癌(IDC)混合存在,易漏诊。近年来由于其形态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特殊性,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WHO(2003年)乳腺肿瘤新分类中将其独立列为一种新的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5.
第三轮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启动于2004年9月1日,项目覆盖山西省省本级、稷山、芮城、夏县、新绛、绛县五县,总目标是为了减轻艾滋病在中原7省资源贫困县造成的影响并控制传播。项目启动以来,山西省项目办及各县项目办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开展了督导评估,对确保项目规范、有序进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2006年9月1日,第一期两年的项目已经结束,就各项目执行机构督导评估体系建设、运转情况,赴山西省省级及各项目县进行了调研。1对象与方法1·1调研时间2006年7~9月。1·2调研对象山西省全球基金项目综合管理办公室,稷山县、芮城县、夏县、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13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病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死亡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病毒载量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共调查2377例艾滋病病例,平均年龄38.8岁、男性占66.0%、农民占59.3%、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43.1%)。共有17种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使用其中6种初始治疗用药方案的病例占97.7%。治疗前CD4细胞数平均为158个/μL,治疗后平均为345.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87.1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18.3%、几何均数4.0×104拷贝/mL,治疗后〈LDL占85.0%、几何均数2.2×103拷贝/mL。治疗前后CD4细胞和病毒载量数值差异和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的CD4细胞计数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增长值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第6、12、24、36、48、60、72、84、96、108个月死亡率(CDR;1/100人年)分别为13.8、9.0、2.6、1.8、1.9、2.9、2.9、1.5、3.9、4.6。结论治疗后死亡率下降、CD4细胞增加和病毒载量下降明显,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2005-2008年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娱乐场所暗娼知识行为情况。方法对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已掌握的涉性娱乐场所的全体暗娼2005-2008年服务覆盖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间,艾滋病预防服务覆盖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8.06%)、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05年的42.85%至2008年的92.26%)及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2005年的87.50%至2008年的99.68%)逐年上升,被调查人群数量逐年上升;个别暗娼虽然经过多次干预,但效果并不理想。结论在娱乐场所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对提高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有一定的效果;应进一步提高宣传的全面性,采用更适合目标人群的宣传策略,实行点、面结合的立体宣传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山西省 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1—2019年所有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5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入组基本信息和治疗后的随访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183例,死亡172例,其中因其他原因死亡84例(48.84%),艾滋病相关死亡74例(43.02%),因意外、自杀及不确定死亡共14例(8.14%)。将艾滋病相关死亡设为结局事件,寿命表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在接受ART 后第1、3、5、7、9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 96.61%、93.59%、90.35%、87.57%、83.4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60~<70岁年龄组及7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50~<60岁年龄组患者的2.53倍(95%CI:1.51~4.23)和3.59倍(95%CI:1.74~7.40)、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mm3组和50~<200个/mm3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患者的0.22倍(95%CI:0.12~0.41)和0.37倍(95%CI:0.21~0.67),基线有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艾滋病相关死亡风险是无机会性感染疾病组患者的1.99倍(95%CI:1.16~3.39)。结论 山西省2011—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今后应继续坚持并完善针对该人群的“早发现、早治疗”相关措施,注重加强对该人群因非艾滋相关疾病死亡的具体死因信息收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抗病毒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