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褚永权  唐坚  陈亮  钱晓宇  陈自强 《浙江医学》2023,45(10):1093-109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110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包膜侵犯、是否多灶癌,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位置等,并记录术前B超及CT检查结果。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mm、多灶癌比例均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术前CT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无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癌比例、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mm、多灶癌的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6例胃癌组织和92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MMP-2和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MMP-2和IGF-1与胃癌浸润、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和IGF-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4%(307/436)和49.5%(216/436),明显高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的3.3%(3/92,P<0.05)和5.4%(5/92,P<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Lauren分型、TNM分期、浸润深度、脉管侵犯、远处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MMP-2和IGF-1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按TNM分期的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MMP-2高表达与Ⅰ~Ⅱ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P值均<0.05),IGF-1高表达与Ⅰ~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值均<0.05);MMP-2和IGF-1的高表达均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MP-2和IGF-1参与了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同时检测MMP-2和IGF-1两种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cadherin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DO例大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4.0%)明显低于在正常大肠黏膜(100.0%)和大肠腺瘤组织(70O%)中的表达率(P〈0.01);E-cadherin低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E-cadherin高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大肠癌恶性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褚永权  唐坚  陈亮  陈自强 《浙江医学》2016,38(14):1166-1169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肿瘤外科2011至2014年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220例,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220例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141例,发生率为64.1%;140例患者在6个月内甲状旁腺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遗留永久性低钙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与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患桥本甲状腺炎、甲状旁腺损伤以及术前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行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中甲状旁腺损伤是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中,正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操作,完整保留甲状旁腺血供,是避免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永久性低钙血症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SPARC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即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为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各种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如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相互作用、溶解黏着斑完成抗黏附反应;抑制细胞增殖及调节生长因子活性等。SPARC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活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SPARC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及与甲状腺下动脉走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至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73例,共80侧喉返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统计喉返神经分支发生率,测量神经分叉点与喉返神经入喉点间的距离,同时测量喉返神经分叉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及分支间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为21.3%,喉返神经的分叉点主要位于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附近或其上方。右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间多见;左侧以喉返神经走行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后方多见。具有喉返神经分支的患者中,70.6%神经分叉间存在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结论喉返神经分支的发生率较高,喉返神经分叉间往往伴随着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血管,处理喉返神经分叉时应注意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大黄素联合5-氮-2’脱氧胞苷(5AzA-cdR)能否增强其对胰腺癌细胞抑癌基因前脑啡肽原(ppENK)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 选择Panc1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根据CCK-8结果选择最适大黄素用药的浓度,后将Panc1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最适大黄素浓度组、5AzA-cdR组和大黄素联合5AzA-cdR用药组,采用斑点杂交实验(Dot-blot)检测四组对基因组5-甲基胞嘧啶(5mc)的影响,最后使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检测四组对ppENK甲基化的影响。结果CCK-8显示,大黄素以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抑制Panc1细胞生长;Dot-blot结果显示,最适大黄素浓度组和5AzAcdR组5 m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55、20.12,P均<0.05),5AzA-cdR组5 mc较最适大黄素浓度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6,P<0.05),大黄素联合5AzA-cdR用药组5 mc较对照组、最适大黄素浓度组以及5AzA-cdR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大黄素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抑癌基因p16、RASSF1A、ppENK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首先建立人胰腺癌细胞裸鼠模型,后给予不同药物浓度的大黄素(0、30、50、70mg/kg)处理裸鼠,观察大黄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MSP、RT-PCR以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组别移植瘤的3个抑癌基因甲基化状态以及mRNA、蛋白的改变。结果 大黄素能够抑制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升高,其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特别50、70mg/kg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P结果显示大黄素可使裸鼠移植瘤组织的甲基化条带减弱,非甲基化条带增强,同时可以使经RT-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证实的低表达或无表达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或者重新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体内实验笔者证实大黄素可以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抑癌基因p16、RASSF1A、ppENK发挥不同程度的去甲基化作用,使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失表达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大黄素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可能和其具有对抑癌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