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李群  周重昌  裘世杰  叶栋  邓红霞  沈毅  沈志森 《浙江医学》2019,41(23):2510-2513,2514
目的探讨内皮特异性分子1(ESM1)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筛选头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ESM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ESM1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收集49例患者的头颈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ESM1mRNA表达水平。应用GSEA软件分析ESM1参与头颈鳞癌进展的潜在信号通路。绘制ROC曲线分析ESM1表达检测对头颈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共筛选928个低表达基因,1304个高表达基因,其中ESM1表达差异最明显。49对头颈鳞癌组织ES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头颈鳞癌组织ESM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M1高表达组无病生存期高于ESM1低表达组(P<0.05),ESM1高、低表达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M1高表达的头颈鳞癌标本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TGF-茁信号通路等。ESM1水平检测诊断头颈鳞癌的AUC为0.96,灵敏度为0.918,特异度为0.939。结论头颈鳞癌组织中ES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ESM1表达可作为头颈鳞癌的潜在分子诊断标志物,且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喉癌的发病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有上升趋势,手术后因喉组织缺损致喉呼吸、发音及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将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喉相关疾病的治疗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细胞将其赋予支架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软骨修复已经证实优于分化的细胞如软骨细胞等,本文从喉软骨修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修复软骨组织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未来应用于临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比较甲状腺结节(≥4 cm)穿刺后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方法检查甲状腺结节(≥4 cm)中的假阴性率,进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甲状腺结节(≥4 cm)患者,先后予FNAC检查及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梨状窝癌切除术后,保留与不保留喉功能的修复方法及术后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梨状窝癌患者85例,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11例,Ⅲ期26例,Ⅳ期43例.Ⅲ、Ⅳ期患者中不保留喉功能31例(咽修复方法:直接修复、横行舌瓣修复、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瓣、胃代食管咽、游离空肠代咽与颈段食管);保留喉功能38例(喉修复方法:垂直半喉切除直接修复、改良会厌喉成形术、颈前肌筋膜瓣修复,以及前臂游离皮瓣和股外侧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喉与咽).单侧颈淋巴结清扫(颈清)56例,双侧颈清29例,其中行肿瘤同侧甲状腺切除29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放疗,并行随访,失访按死亡计.结果 本组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4.1%(5/85)、66.7%(24/72)和52.9%(24/51),保留与不保留喉功能者3年存活率分别为63.2%(24/38)与48.4%(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存活率分别为51.7%(15/29)与40.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喉功能保留患者拔管26例,拔管率68.4%.结论 早期发现梨状窝癌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对Ⅲ、Ⅳ期患者,在快速病理确认安全边缘前提下切除肿瘤后,根据喉与下咽组织缺损情况,尽可能利用残喉及游离或带蒂组织瓣修复喉支架及下咽,有利于咽喉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碱烧伤大鼠角膜建立角膜炎症性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bFGF在角膜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bFGF在角膜不同组织层次的表达。结果 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去除上皮后的正常大鼠角膜无bFGF表达;碱烧伤后96h,大鼠角膜可检测出bFGF表达,随着时间进展,bFGF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大鼠角膜上皮层表达bFGF;碱烧伤后角膜上皮层bFGF着染程度逐渐增强,在碱烧伤后48h以前,基质层浸润的炎症细胞无bFGF着染,96h以后,浸润的炎症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均呈bFGF阳性。结论 bFGF未参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早期诱导,对角膜炎症性新生血管的增殖仅起到后续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分析出血部位与年龄、高血压的关系及疗效。结果鼻出血部位:下鼻道穹隆部56例,嗅裂区鼻中隔面46例,中鼻道后上部25例,不明部位5例。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39岁组以下鼻道穹隆部出血最为常见(70.3%),40~59岁组下鼻道穹隆部与嗅裂区鼻中隔面出血比例分别为52.3%(23/44)和31.8%(14/44);而≥60岁组嗅裂区鼻中隔面与中鼻道后上部出血比例分别为58.8%(30/51)和23.5%(12/51)。伴有高血压的鼻出血79例(59.8%),不伴有高血压的鼻出血53例(40.2%),其中嗅裂区鼻中隔面鼻出血患者伴高血压多见(73.9%)。全部病例一次治愈128例(97.0%),二次治愈4例(3.0%),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39岁以下患者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以下鼻道穹隆部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以嗅裂区鼻中隔面为主,高血压是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合并症,尤其是位于嗅裂区鼻中隔面的鼻出血,鼻内镜下探查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点并对出血部位进行精准电凝的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声带麻痹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部分或完全声带运动障碍,分为单侧声带麻痹和双侧声带麻痹,其中双侧声带麻痹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误吸、声音嘶哑,严重时考虑气管切开术。随着手术方法的日益改进,声带麻痹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改善,但双侧声带麻痹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