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浙江省“八五”期间尘肺发病情况统计分析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杭州310009)汪严华,高华玲,蔡文娟尘肺病是威胁我国从事有害因素作业工人的首要职业病,国务院颁布“尘肺病防治条例”已有8年,为了解我省尘肺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及防治情况,对我省199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肝移植术后PTLD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CR、IgH基因重排检测,同时复习其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3例中,2例位于肝门部,1例位于肝动脉旁淋巴结。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梗阻性黄疸。病理诊断例1为单形性T细胞PTLD的周围T细胞淋巴瘤,例2、例3为单形性B细胞PTLD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例1 TCR阳性,例2、例3 IgH阳性。3例EBV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行再次移植降低免疫抑制剂用量并配合抗病毒、抗CD20单抗和化疗等治疗,例1、例3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和肺感染,例2随访11个月无瘤生存。结论PTLD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临床特征。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有关,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为基础,依托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分析新生儿死亡现状,研究自2010年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来,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新生儿死亡数逐年下降,总死亡率由2010年的8.94‰下降至2016年的3.87‰,下降幅度为5.07‰,农村下降幅度(5.77‰)大于城市(1.8‰)。导致新生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为: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2010、2011、2013年的顺位第一,自2015年开始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顺位第一,2012年顺位第一为先天性心脏病。7年间共评审病例66例,参评专家83人,其中11(16.7%) 例“不可避免”死亡;37(56.0%)例 “创造条件可避免”, 18(27.3%)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应加强化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以降低陕西省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开展早产儿救治技术、新生儿危重症识别及救治技术的培训;建立并规范全省范围内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  相似文献   
4.
中药熏蒸改善黄疸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改善黄疸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改善黄疸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法改善黄疸患者皮肤瘙痒疗效确切、肯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拟方清热活血汤内服加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100例。治愈8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催化光度法测定尿中痕量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催化光度法测定尿中痕量锰朱丽芳,蔡文娟,赵海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目前测定尿中锰的高碘酸钾法,由于灵敏度大大低于尿中锰含量,虽然取样量大,费时多,但总是测不到结果。近几年来高灵敏度的催化光度法应用于水,岩石,饮食中痕量锰的测定报导较多...  相似文献   
7.
在360例遗传咨询门诊染色体分析中,发现染色体异常13例,占咨询人数的3.61%。三例新的异常核型是:46,XY、-1,-5,t(1;5),inv(12);46,XX.-4,-12,+t(4q~-,12q),i(12p);45,X。-Y,-13,+t(Yq~-;13)。其他异常为罗伯逊易位2例。21三体8例。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检出异常染色体的一个可靠手段,是我国开展优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研究绒毛中铜的测定条件,并应用此条件测定了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和血清标本100例,其含量分别为0.54±0.34ng/mg 绒毛湿重和20.46±4.95μmol/L,绒毛组织和血清中铜含量无相关性(r=0.297,P>0.05)。作者认为本法具有较高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所需绒毛组织标本量小,临床上可用于一些与铜代谢有关疾病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962例肝移植患者共行移植肝穿刺活检1300次,所取肝组织以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做Van Gieson染色、Masson 三色染色、网状纤维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组织切片要求在显微镜下可见到3个以上完整的汇管区结构.962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结果 1300次活检中,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常见,占32.46%,其次为胆道并发症,占25.46%,第3位为药物性肝损伤,占17.15%,其它还有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慢性排斥反应、肝动脉/门静脉狭窄或梗阻、流出道梗阻、原发病复发、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无病理诊断性异常.其病理学特点,急性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汇管区炎、小叶间胆管损伤和血管炎;胆道并发症表现为汇管区及小叶间胆管周围水肿或纤维化、小叶间胆管损伤和胆汁淤滞;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水样变性、程度不等的脂肪变性和胆汁淤滞;肝炎病毒感染表现为肝板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和汇管区单个核细胞浸润;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变性和(或)坏死、胆汁淤滞及汇管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窦及汇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和轻度胆汁淤滞;慢性排斥反应表现为小叶胆管变性和(或)消失、肝实质纤维化、轻度汇管区和中央静脉炎;肝动脉/门静脉狭窄或梗阻表现为Ⅲ带为主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肝窦轻度扩张、淤血和汇管区轻微炎症;流出道梗阻表现为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淤血,Ⅲ带肝细胞变性、坏死和中央静脉及周围纤维化;移植肝原发无功能表现为肝细胞融合性坏死、肝实质胆汁淤滞和汇管区混合性炎及小胆管增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都存在相对特异的一组病理学特征,但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肝功能情况及病毒学检测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后作出最终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抑制素B(INHB)并与卵泡刺激素(FSH)和精浆中性α-葡糖苷酶(α-Glu)等经典指标比较,评价INHB在鉴别诊断梗阻性(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中的应用价值,并对睾丸精子发生障碍作出预判。方法实验采集健康生育男性组(n=60),以睾丸活检为金标准确定OA组(n=39)和NOA组(n=77),留取血液和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检测血清INHB、FSH和精浆中性α—Glu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切点值并分析评价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实验室健康育龄男性血清INHB的95%参考值范围为:20.37-206.21pg/ml。血清INHB、FSH、精浆中性α—Glu、血清INHB/FSH比值以及INHB+FSH联合在OA组与NOA组之间均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清INH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85,诊断价值最高,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2.2%,切点值为49.89pg/ml。结论血清INHB比血清FSH、精浆中性α—Glu、血清INHB/FSH比值或INHB+FSH联合指标在鉴别OA与NOA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