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分析应用吻合器技术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44例的疗效、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结果:44例手术后局部复发1例(2.3%),发生吻合口瘘1例(2.3%),吻合口狭窄2例(4.5%)。表明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保肛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在胃癌TNM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FCC),并进行5年的随访.用MedCalc软件分析FCC最佳阳性判定值,大于此值表示FCC的存在,标记为FCC(+),然后把FCC(+)当作远处转移(M1)重新进行分期,并作新的生存曲线图.结果 (1)在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时约登指数最高;(2)把FCC(+)当作M1重新进行分期,各分期之间的5年生存曲线显示:Ⅰ~Ⅱ期P=0.134;Ⅱ~Ⅲ期P=0.004;Ⅲ~Ⅳ期P=0.022.新分期各分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18/18),Ⅱ期88%(7/8),Ⅲ期24%(4/17),Ⅳ期9%(2/22).结论 (1)FCC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2)现行TNM分期中加入FCC检测结果则可使其更加完善,能更准确地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一位 ,因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而致诊断困难。作者采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胃癌抗原 (MG7 Ag)及血清消化道癌糖类抗原 (CA19 9) 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 ,以提高胃癌诊断阳性率。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胃癌 62例中 ,男 4 1例 ,女 2 1例 ,平均年龄 5 1岁。均经内窥镜及病理确诊。正常对照组2 0 0例中 ,男 112例 ,女 88例 ,平均年龄 5 7岁。1.2 试剂及方法 MG7 Ag(Biocheck公司产品 )和CA19 9采用酶免法 (CanAg公司产品 ) ,TSGF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8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根据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分为非手术组12例、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治愈.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拔管时间早,冲洗时间及禁食时间短(JP均<0.05);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年龄<60岁且无其他脏器病变者,即使没达到手术标准也可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能治愈大部分吻合口瘘患者,主要适用于危重及合并其他脏器病变者.  相似文献   
5.
介绍腹部横切口腹壁置双拉链治疗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术后创口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FCC)检测的最佳阳性判定值,以及腹腔FCC的存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术中腹腔FCC,并进行5年的随访.用MedCalc软件分析FCC最佳阳性判定值;[大于此值表示FCC存在,标记为FCC(+)],并前瞻性地分析FCC(+)组及(-)组与预后的关系.最后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1)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时约登指数最高;(2)FCC(+)与(-)组的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7.2个月和48.7个月,中位存活期分别为8.1个月和60.0个月;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1%和67.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CC(-)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FCC(+)组(P=0.000).Cox模型分析发现FCC,浆膜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1)FCC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2)腹腔FC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FCC(+)反映手术时肿瘤存在扩散状态.预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最多见,约占直肠癌的70%~75%。而且低位直肠癌手术是结直肠肿瘤治疗中的难点,由于肿瘤位置低,盆腔空间狭小,手术有一定难度。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作为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手术的标准规范,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减少了远处转移的发生[1]。而且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技术的推广及双吻合器技术的普及,很多以往需行腹会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肛手术机会。但由于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越大[2]。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会影响肿瘤的进一步治疗(如放化疗等)[3-4]。目前,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包括经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营养支持、扩肛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粪便改道两种方法,这需要根据发生吻合口瘘后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本文旨在探讨经腹腔管冲洗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扩肛等综合方法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董雪伟 《山东医药》2010,50(6):58-58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前后及2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4^+、CD4^+/CD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术前外周血CD4^+细胞减少、CD4^+/CD4^+降低,而CD8^+增多,P均〈0.05。与术前相比,胃癌组患者术后CD4^+细胞增多、CD4^+/Cd4^+增高,CD8^+细胞减少,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手术可逆转此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中晚期胃癌患者90名,以随机实验原则按照2∶1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除接受基本治疗外,每天还需服用425 mg的阿帕替尼;对照组则不服用阿帕替尼,而是用安慰剂来对照,其它药物与辅助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实验组客观缓解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46.67%;对照组疾病控制率(CR+PR+SD)为3.33%,2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实验组患者中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5.91%,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3.7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PFS中位数为2.65个月,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阳性患者的PFS的中位数为2.9个月,而AFP阴性患者的则为5.7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胃癌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于AF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董雪伟  吴雨岗 《山东医药》2011,51(22):72-73
目的探讨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方法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s),在GM-CSF、IL-4和TNF-α的诱导下培养扩增DCs。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所得DCs细胞形态学特征,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所得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经过GM-CSF、IL-4和TNF-α诱导培养12 d后,所得细胞具有DCs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和结构,且具有极强的激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用GM-CSF、IL-4和TNF-α可以在体外诱导、扩增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C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