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前交叉韧带撕裂MR图像及40例完好的ACL,分析其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特征。结果: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不连续和ACL走行异常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在评价的间接征象中,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后交叉韧带指数、半月板后移征、“对吻性”骨挫伤、胫骨前移位等6个征象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后交叉韧带角、Blumensaat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ACL损伤的直接征象为诊断主要依据,ACL损伤的间接征象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及CT导向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把42例经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进行TACE的间歇期,21例在cT导向下行PEI,并与同期21例单纯行TACE相比较。结果:单纯行TACE组,1a及2a.生存率分别为45%,12%;TACE联合PEI组,1a及2a生存率分别为70%、31%。AFP下降幅度单纯TACE组为54%,TACE联合PEI组为76%。结论:TACE联合PEI为原发性肝癌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肝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 angiography,DCEMRA)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患有胸腹主动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常规MRSE序列、2D-BOLUSTRAK及3DCEMRA检查,并对3DCEMRA扫描方法对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进行分析。造影剂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依据靶血管的性质、部位、范围而定。结果:24例中14例主动脉瘤,6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髂血管闭塞症,2例肾动脉狭窄,全部病例3DCEMRA对血管病变的显示尤其对分支血管显示效果佳。结论:3DCEMRA在诊断胸腹主动脉病变方面是一项快速、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合适的兔VX2肝癌动物模型,并与常规种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30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三组实验动物在CT引导下,第1组采用瘤细胞悬液注射法,第2组采用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第3组(改进组)采用经皮瘤组织块注射法进行种植。种植后2周行CT扫描。结果三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30%、50%和90%,第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孤立肿瘤成功率为分别为10%、20%和80%,第1、3组间和第2、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异位种植发生率分别为33%、20%和0。结论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直接种植法成功率高,特别具有孤立肿瘤的发生率高、异位种植发生率低、动物损伤小等优点,是一项非常适用的免肝癌模型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n=40)和加速康复组(n=40),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1、3天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LC)、C反应蛋白(CRP)、IgG、IgM、IgA、CD3+、CD4+、CD8+和CD4+/CD8+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发热持续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方法组短(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TLC与术前1 d相比降低,而CRP与术前1 d相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加速康复组CRP较传统方法组明显降低(P<0.05),IgG、IgM、IgA、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比传统方法组升高(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打击,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CT血管成像( 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两种检查手段比较来分析两者间有无差异,并分析640层螺旋CTA对大脑动脉环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进行CTA与DSA检查,从瘤体个数、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等方面分析两者间有无差异。结果(1) DSA组共发现58个动脉瘤,其中多发10例,单发30例,16个(27.6%)<3 mm,21个(36.2%)3~5 mm,15个(25.9%)5~10 mm,6个(10.3%)>10 mm。 CTA组共发现55个动脉瘤,漏诊3个动脉瘤均为<3 mm;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0.05,说明两者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 r=0.53~0.99;说明随着瘤体体积的增大,相关关系逐渐增强,其中瘤体大小>10 mm两者间相关关系最强( r=0.99)。(2) DSA发现瘤体位于大脑前动脉3个(5.2%),颈内动脉18个(31.0%),大脑后动脉3个(5.2%),前交通动脉20个(34.5%),后交通动脉14个(24.1%),CTA漏诊前交通动脉2个及颈内动脉1个;P=0.061,两者间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κ=0.770,P=0.000,说明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3) DSA发现瘤体为囊状32个(55.2%),梭形18个(31.0%),舟状及蜿蜒状各4个(6.9%),CTA漏诊1个囊状及2个梭形瘤体,P=0.072,两者间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κ=0.777,P=0.000,说明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4)性别分布(复式条图)显示动脉瘤发生女性多于男性,男12例(30%),女28例(70%),年龄38~72岁,平均(54.28±8.94)岁,表明老年人好发动脉瘤。 P =0.919,两者性别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与DSA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疑似病例的动脉瘤筛查并为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估急性脑梗死代谢物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核磁共振(MRI)及1HMRS扫描,梗死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与对侧相应正常脑区代谢产物比值(rNAA、rCr、rCho)及同侧乳酸/胆碱值(Lac/Cho),比较不同部位各代谢产物相对浓度。结果 rCr(F=6.102,P=0.085)各区域间无显著差异;rCho(F=2.229,P=0.094)各区域间无显著差异;rNAA中央部与外侧缘间有显著差异(F=2711.140,P〈0.05);Lac/Cho区域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F=29127.575,P=0.000)。结论 1HMRS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MRI,可同时检测脑梗死的进展情况。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1HMR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正常肝脏的MR灌注特征.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重2.5~3.0 kg,分别进行MR灌注成像.采用TFE序列.灌注成像参数:矩阵89×256,TR 4.3 ms,TE 1.4 ms,激励次数1,视野355 mm×75 mm,层厚5 mm,间距1 mm,NSA为1次.扫描层面数4层,每层反复激励65次,总扫描时间为1 min 20 s.将原始图像输入到PHILIPS后处理工作站(VIEWFORUM),自动生成MR灌注图.分析MR灌注图像及不同组织MR灌注成像特点.结果 肝血容量(HBV)图、肝血流量(HBF)图清楚勾画出肝脏轮廓.腹主动脉强化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MR信号强度峰值496±131,肝静脉表现为逐渐升高,MR信号强度峰值323±92,强化时间比腹主动脉晚.正常肝组织强化曲线,呈缓慢升降,MR信号强度峰值194±58.腹主动脉、肝静脉及正常肝组织MR信号强度峰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0.27,P=0.012).结论采用TFE序列可成功进行兔MR灌注成像,HBV图、HBF图清楚勾画出肝脏轮廓,强化曲线可初步反映兔肝脏不同组织的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
腮腺Warthin瘤动态CT增强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腮腺Warthin瘤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的特点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结果:20例中,男17例(85%),女3例(15%);>50岁18例(90%),<50岁2例(10%);单发16例(80%),多发4例(20%);病灶共28个,其中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20例(100%);22个病灶(59%)边界清楚,6个病灶(41%)欠清;类圆形20例(52%),椭圆形4例(24%),分叶形4例(24%);大小0.3~4.2cm;动脉早期强化,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