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肾炎占儿科泌尿系统疾病首位,处理不当易导致低钠血症,甚至急性肾功能不全。我科近5年收治急性肾炎患儿700例,合并低钠血症80例(占11.4%),80例中有20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占2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80例肾炎患儿中5~7岁20例,7~10岁42例,10岁以上18例,男∶女=2∶1。2) 诊断标准参考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协作组制订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建议》,低钠血症以血钠小于130mmol/L为标准,其中8例按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判定。3) 临床表现:低钠血症在急性肾炎发病治疗后3d内出现者16例,3~7…  相似文献   
2.
溶血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 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AHA)、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血小板减少三联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临床症状轻重差异很大,早期诊断不明确,预后不一,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小儿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威胁,且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本文总结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儿童脑损伤所至脑电图(EEG)异常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46例HSP患儿均做EEG检查,异常者定期复查。结果46例HSP患儿EEG异常21例(45.7%),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偏慢,0、8慢波轻至中度广泛性增多,以双枕明显,2例出现颞叶及中央区痫性放电。不同性别、年龄组EEG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临床类型中,多脏器(3个及3个以上)受损与两脏器受损异常EEG发生率分别为60.0%和2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分别与单纯皮肤型(33.3%)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G检查能早于临床症状反映脑功能的变化,可作为HSP患儿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便于临床医生客观了解HSP患儿多器官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观察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的疗效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以指导以后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74例HBV-G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随访观察45例患儿的疗效。结果 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为主。其次为血尿和蛋白尿。病理分型:膜性肾病(MN)56例(75.7%),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2例(16.2%),膜增殖性肾炎(MPGN)5例(6.6%),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PGN)1例。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患儿总的有效率90.2%(37/41),1例MsPGN患儿治疗后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显示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结论儿童HBV-GN发病男多于女,以学龄期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以NS为主,病理类型MN占大多数,以干扰素为主治疗HBV-GN是有效的,特别是临床表现为NS。病理类型为MN者。  相似文献   
5.
中药紫癜Ⅰ号对急性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对急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HSP患儿按1∶1分为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治疗组(西药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对HSP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能调节HSP患儿的免疫功能,能缩短HSP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降低HSP患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的分布及表达,以及血清HGF水平,探讨其在PNS慢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处于PNS活动期的患儿45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组7例,轻度损伤组21例,中度损伤组12例,重度损伤组5例.20份正常血清和1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法观察PNS患儿肾组织HGF、c-Me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HGF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重度损伤组PNS患儿肾组织HGF、c-Me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度损伤组和中度损伤组(Pa<0.05),与无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S患儿肾组织HGF蛋白表达水平与c-Met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4 P<0.01).HGF蛋白表达水平与TGF-β1、α-SMA蛋白表达水平在重度损伤组中均呈显著负相关(r=-0.945,-0.992 Pa<0.01),在轻至中度损伤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1, 0.603 Pa<0.01).血清HGF水平与肾组织HGF、c-Met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1,0.601 Pa<0.01).结论 PNS患儿肾组织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一致增高,提示PNS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是HGF的主要作用部位.PNS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过程有HGF 与TGF-β1的共同参与,二者相关性的变化可能影响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重症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并从炎症因子的角度探讨HP联合HD治疗重症HSP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本院肾脏科重症HSP患儿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P+HD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HP+HD组采用HP联合HD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抗过敏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浓度;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Albu)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 HP+HD组皮疹消退、腹痛和四肢疼痛减轻、血便减少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均P<0.05);HP+HD组治疗后患儿血清IL-6、TNF-α、CRP浓度及尿Albu、NA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均P<0.01);HP+HD组IL-6、TNF-α、CRP、Albu、NAG变异系数(CV%)分别为30.12%、21.30%、18.70%、27.61%、27.81%,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0.79%、81.86%、63.86%、80.65%、88.51%.结论 HP联合HD可能是通过清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质来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其中急性期 16例 ,恢复期 10例 )、2 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 (sVCAM 1)水平。结果 :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均明显升高 ,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水平无很大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VCAM 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我国HBV-GN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肾小球肾炎的16.6%~32%[1],特别在儿童中发病率更高.目前治疗HBV-GN的方法仍然是抗病毒药物加上激素类药物,干扰素α是主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其在不同HBV-GN患者中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究其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为此,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HBV-GN患儿治疗前肾组织中干扰素α/β(IFN-α/β)受体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经肾活检确诊为HBV—GN的74例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水肿、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乙肝5项、血清清蛋白、血HBVDNA等),并对其肾组织进行光镜(常规染色及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IgG、IgA、IgM、C3e、C4e、HBsAg、HBcAg)。根据血清HBVDNA水平不同将74例HBV—GN患儿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215;10^8copies/L)58例和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215;10^8copies/L)16例,并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52例(70.3%);血尿和蛋白尿13例(17.6%);单纯性蛋白尿6例(8.1%);单纯性血尿3例(4.1%)。病理分型:膜性肾病(MN)56例(75.7%);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12例(16.2%);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6.6%);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1例。高病毒载量组与低病毒载量组入院时血清清蛋白[(22.04&#177;7.69)g/L vs(31.95&#177;5.83)g/L],C3[(0.759&#177;0.252)g/L vs (0.986&#177;0.330)g/L]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高病毒载量组病理类型多样,而低病毒载量组相对单一,以MsPGN、MN为主。结论HBV—GN患儿学龄期多见,且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以NS为主,病理类型以MN多见,血清HBVDNA水平与HBV—GN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