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未婚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的态度、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向残障青少年提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和智力障碍未婚青少年的父母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访谈31人,其中城市13人、农村18人。结果:城市父母对残障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有所关注,保护意识较强,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普遍持支持态度,对自我保护的教育认同度高,但对生殖与避孕、人工流产、性病等知识的提供较保守。仅约1/3(4/13)的城市父母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青春期发育和保健以及自我保护。农村地区父母对孩子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关注很少,虽然大多数父母(13/18)也认为应该向残障青少年提供性教育,但却说不出应该教授的内容,自身更是极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1/3(6/18)的农村父母明确表示不愿意提供。几乎所有城市父母(12/13)和多数农村父母(13/18)都支持学校性教育,认为学校性教育比家庭性教育好,但他们对残障孩子接受学校性教育的状况均欠了解,特别是农村父母。结论:城市和农村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性教育的认识和提供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父母的认识更保守,提供的性相关知识更有限。应提高残障青少年父母对家庭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家庭性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胆石症术后继发感染的患者41例(感染组),术后未继发感染的患者5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动态检测5例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4 h,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01),而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CRP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未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WB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感染组(均P〈0.01)。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的血清PCT值持续在较高水平(均大于13.8 ng/ml),最终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另2例患者PCT水平随着临床症状改善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老年胆石症患者术后是否继发感染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胡塔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3539-3541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44例和研究组256例。对照组接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治疗,研究组接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88.52%)(P<0.05)。治疗后,研究组HIV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治疗艾滋病,可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确切,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2011年数据显示,10~ 19岁网民占总体比例的26.7%,青少年由于出生在"新的虚拟世界"且意识不到出现成瘾的问题[1],因此,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且与青少年的物质滥用有着密切关系[2~3].童年期虐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不良经历与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儿童情感虐待与青少年抑郁存在因果联系[4],受到心理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可能更会求助于网络,易于发生网络成瘾[5-6].大量研究证实,网络成瘾和抑郁症状密切相关[7-9].因此,探讨童年期虐待、抑郁症状和网络成瘾三者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和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未婚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的态度、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向残障青少年提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和智力障碍未婚青少年的父母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访谈31人,其中城市13人、农村18人。结果:城市父母对残障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有所关注,保护意识较强,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普遍持支持态度,对自我保护的教育认同度高,但对生殖与避孕、人工流产、性病等知识的提供较保守。仅约1/3(4/13)的城市父母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青春期发育和保健以及自我保护。农村地区父母对孩子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关注很少,虽然大多数父母(13/18)也认为应该向残障青少年提供性教育,但却说不出应该教授的内容,自身更是极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1/3(6/18)的农村父母明确表示不愿意提供。几乎所有城市父母(12/13)和多数农村父母(13/18)都支持学校性教育,认为学校性教育比家庭性教育好,但他们对残障孩子接受学校性教育的状况均欠了解,特别是农村父母。结论:城市和农村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性教育的认识和提供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父母的认识更保守,提供的性相关知识更有限。应提高残障青少年父母对家庭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家庭性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6~14岁小学生性相关知识水平和知识获得状况,为在小学开展适宜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6省773名6~14岁小学生中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对生理知识的知晓率低于女生,77.9%和74.5%的9~14岁男生不知道遗精和月经是男、女生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48.0%女生不知道月经是女生青春期的主要变化之一。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对异性缺乏了解,男生表现更突出(P0.05)。所有的生理和自我保护知识,农村小学生掌握程度都更差。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家长是主要的来源,母亲的作用更重要,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关注。结论应充分调动家长在性教育中的作用,给予男生和农村地区更多关注,多关注月经/遗精等知识,加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近4000万HIV/AIDS患者中约有30%合并结核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而且两病相互影响疾病进展,彼此加重彼此的进一步流行。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1%的艾滋病患者最终死于结核病,导使结核病第三次流行,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对AIDS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我们对5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占同期AIDS226人中的22.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31例(感染组),未继发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30例(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观察三组间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另观察6例重症感染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感染组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01);感染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未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感染的6例中3例PCT水平持续〉7.3ng/ml者死亡,3例存活患者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PCT水平与临床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诊断重症颅脑损伤继发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应用PCT指标正确解释结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2012年1-12月同时进行血培养与PCT检测且结果有效的979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在不同分界值对血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其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979例血培养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72例,PCT阳性率75.0%,且PCT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PCT为0.5ng/ml时对血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59.0%、28.1%和91.7%,血培养采血不规范、患者局部感染未导致血源播散或非感染因素诱导的PCT升高是导致PCT对血培养阳性预测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在缺乏对患者的了解和临床关系时,PCT水平与微生物检测证据(血培养阳性)的相关性无实际意义,但可以用于排除血流感染,PCT水平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读,应避免脱离患者具体病情而进行分析,并应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