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岑峰  孙旭  沈洋  胡丕波  潘治平  严强 《浙江医学》2024,46(3):280-285,3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CBDE组)32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路径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TDCBDE组)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术(LC+ERCP+EST组)42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TBil、DBil、IBil、WBC、CRP水平,术后血清淀粉酶(AM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评分的差异。结果LTCCBDE组手术成功32例,术中转行LTDCBDE4例,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手术成功。LTCCBDE组术前WBC、ALT、TBil、IBil及术后CRP、ALT水平与LTDCB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WBC及术后ALT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手术时间低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LTDCBDE组(均P<0.05),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GIQLI评分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UL16结合蛋白(ULBP)在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分析ULBP在62例胰腺癌组织和62例癌旁组织的表达,ELISA法检测62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LBP的表达和35例健康对照者中ULBP和CA19-9的表达.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ULBP和CA19-9对胰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ULBP1和ULB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χ2=7.352,P=0.007;χ2=11.648,P=0.001).s-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者;s-ULBP2与CA19-9联合后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CA19-9.结论 ULBP1 和 ULBP2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 ULBP1的表达阳性率和胰腺癌组织的临床病理资料有关. ULBP2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者且ULBP2和CA19-9联合后能够提高CA19-9单独用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8(AQP8)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PC)、癌旁正常胰腺组织(No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AQP8在 8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的石蜡包埋PC、Non-PC中的表达,并对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 Western blot方法各检测10例配对新鲜冻存PC、Non-PC中 AQP8的表达.结果 IHC显示AQP8主要表达于PC导管细胞的细胞质中,AQP8在P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 31%(69/87),而Non-PC组阳性表达率为18. 39%(16/87),两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QP8的表达与肿瘤瘤体直径(P<0. 001)、分化程度(P<0. 001)、淋巴结的转移(P<0.001)以及TNM分期(P<0. 001)有显著相关性.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显示 PC 组中 AQP8 mRNA 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配对的Non-P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0. 001).结论 AQP8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瘤体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以及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AQP8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miR-210)在缺氧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常氧及缺氧培养PANC1细胞建立常氧组及缺氧组;构建插入miR-210 mimics及miR-210 antagomirs的重组质粒, 采用脂质体法对应转染常氧及缺氧培养PANC1细胞, 分别建立miR-210过表达细胞株(miR-210 mimics常氧组)和miR-210表达抑制细胞株(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 以转染空质粒建立空质粒常氧组和空质粒缺氧组,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miR-210的相对表达量,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NF-κB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 CCK8法检测吉西他滨作用下细胞的相对活力, 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缺氧组、miR-210 mimics常氧组miR-210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组、空质粒常氧组, 而miR-210 antagomirs缺氧组miR-210表达量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 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 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 0. 05)、TNM分期(P 0. 05)、神经浸润(P 0. 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 0. 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 4和CD 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DNT细胞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