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 女,28岁.因心悸、气促1个月,加重伴全身水肿15d入院.查体:口唇无紫绀,颜面水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降低,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确杂音,腹部膨隆不明显,肝稍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改良迷宫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改良迷宫手术患者心房收缩功能恢复及心功能的情况,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评价二尖瓣置换术时施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的手术前,后心房收缩功能和心功能情况。14例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狭窄11例,关闭不全3例。对照组16例。术前,术后(半年至1年)测量左房,室,右房,室内径,M型测量左室收缩功能,左房后壁运动幅度。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左,右房室瓣环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导致心脏植物神经系统(CAS)损伤的机理,了解温血心停跳液能否防止CPB后心率变异性(HRV)的降低,采用对照方法观察了温血心停跳液与冷晶体心停跳液对狗HRV的影响。结果显示:CPB后温血心停跳液组(WB组)和冷晶体心停跳液组(CC组)的全频谱(TP)、低频(LF)和高频(H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CC组比WB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LF/HF在组内及组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CPB后24小时平均心率(MHR)明显增加(P<0.05),且CC组高于WB组(P<0.05)。本研究表明:采用温血心停跳液或冷晶体心停跳液的CPB不会干扰CAS平衡,但均能使HRV降低,温血心停跳液不能防止HRV损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体外循环(CPB)及抗生素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咽部菌群及手术切口细菌定植的影响。CPB前及后5天进行了咽部和手术切口采样细菌培养。术后咽部细菌明显减少(P<001),咽部菌群构成中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增加,四联球菌减少(P<001)。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细菌定植,这种细菌定植与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关。认为:在可能情况下缩短监护室观察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对防止CPB术后瓣膜置换术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心悸3个月余,反复咳嗽、双下肢水肿10个月余入院。查体: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观察45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1例,占术后感染的75.6%,与其相关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EF)、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胸骨哆开、呼吸机使用时间、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主要与围手术期心功能情况、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手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房血栓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女,31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二尖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心房内径67mm。采用St.Jude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房径43mm.人工机械瓣功能正常,左心房血栓形成约23mm×29mm(图1)。出院后除继续心功能调整外,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7岁。因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21年,心悸1^+年,加重3^+月入院。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直视分离术后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于2006年12月14日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采用St.Jude27号和31号机械瓣膜分别行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出院前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位、三尖瓣位机械瓣稳定,瓣叶活动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二尖瓣手术后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以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重度TR患者,其中男1例,女29例;年龄32~65岁(47.1±9.2岁),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8例.第一次手术时:轻度TR 13例,中度TR 10例,重度TR 7例;5例在第一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2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接受三尖瓣Kay成形术.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腹胀28例(93.3%,28/30),下肢水肿20例(66.7%、20/30),活动后心悸17例(56.7%、17/30),腹水6例(20%、6/30).结果 9例患者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其中三尖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Kay成形术1例.9例患者中8例术后康复出院,1例因术后右心房切口出血和低心排血量死亡.21例患者目前仍继续保守治疗.随访期间失访1例.结论 对二尖瓣手术后重度TR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特征考虑手术或保守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亦应根据患者三尖瓣的具体情况及手术者的经验考虑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肖锡俊  唐兰珍 《华西医学》1993,8(2):198-200
对1985年11月至1992年1月治疗的13例小儿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进行了随访。除1例出院后突然死亡外,余12例患儿原有症状消失,右房室明显缩小、心功能改善,但超声心动图患儿均有二尖瓣返流,其中1例为中度返流。由于术后存在二尖瓣返流和可能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作者认为不完全心内膜垫缺损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