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地区6590例妇科就诊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患者65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法检测所有患者的HPV总体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结果:6590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19.36%,其中高危型HPV占91.22%,低危型HPV占8.78%,患者发生多重感染276例,其中双重感染占76.45%;16~29岁患者阳性率(25.18%)最高,50~59岁患者阳性率(20.40%)次之,≥70岁患者阳性率(13.97%)最低。16~29岁患者多重感染率(6.72%)最高,其次为70~83岁患者(6.14%)。高危型感染率前5位依次为HPV16、52、58、53、39,低危型感染前3位为HPV81、11、6。结论:妇科门诊患者中HPV的感染率较高,并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定期进行HPV筛查,有利于预防及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及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表达情况。方法统计整形外科病理性瘢痕40例,非病理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组织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种组织中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链激酶蛋白在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及病理性瘢痕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5.00%,41.67%,85.00%。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2.50%,16.67%,80.00%;蛋白印迹及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皮肤及非病理性瘢痕相比,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r=0.614)。结论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KB信号通路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协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靶向治疗阻止组织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医院睡眠监测报告(报告)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了解目前报告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制定规范的报告形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北京市10家医院190份报告内容分三部分进行信息资料汇总统计。第一部分,依据睡眠疾病常用诊断指标将报告内容分为十大类共60项细目,每项细目正确填写者得1分,缺项不得分。第二部分,将报告按照编制形式划分为3组:设备软件编制的报告、睡眠监测技师编制的报告、前二者组合的报告。第三部分,按文字处理方法分为3类:中文报告、英文报告和中英文混合报告。对第一部分得分的百分比,运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家报告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数据再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问题;对第二和第三部分数据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聚类分析将医院分为3组,第1组有4家医院,第2组有5家医院,第3组只有1家医院。10家医院报告中的个人信息项有1家医院得分的百分比为45.7%,其余均>85.7%。睡眠结构、呼吸事件、低氧事件得分的百分比分别为33.3%~100.0%、46.1%~100.0%和66.7%~100.0%。体位记录、体动记录、心电事件、趋势图得分为0的医院编号分别为6、9、4、2。监测总结得分的百分比有2家医院>90.0%。10家报告编制形式均以设备软件提供的报告为主,只有1家医院对睡眠监测中的重要数据有总结性描述。10家报告文字的书写以中文形式占20.0%,英文形式占40.0%,中英文混编形式占40.0%。结论 10家医院睡眠监测报告内容框架齐全,细目叙述质量参差不齐,规范睡眠监测报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根据睡眠疾病诊断标准制定规范统一的报告模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2岁,7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肾肿物,CT示:右肾肾癌肺转移,其他脏器均未见异常.遂行右肾癌全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未经其他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MM)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ILK在42例CMM和37例转移性MM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CMM门诊活检标本中的表达情况.42例CMM中,伴淋巴结转移25例,无转移17例.结果 发育不良痣与良性痣相比,ILK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良性痣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M中IL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发育不良痣.转移性MM中ILK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CMM.结论 各种痣中ILK阳性细胞可能已具有演变为MM的潜能,追踪ILK阳性痣的病变将有助于早期发现MM;此外,ILK的阴性表达与clark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说明ILK在MM的浸润及转移过程中亦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β/δ,PPARβ/δ)激动剂GW0742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W0742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GW0742组于造模后30min给药.取三叉神经颈复合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测定PPARβ/δ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三叉神经颈复合体中PPARβ/δ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模型组大鼠IL-6、ICAM-1、MMP-9高于对照组,给予GW0742大鼠IL-6、ICAM-1、MMP-9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PPARβ/δ在偏头痛时高度表达,PPARβ/δ激动剂对偏头痛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27和IL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正常胃黏膜(NGM)、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各20例和胃癌(GC)60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p27和ILK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和病理的关系.结果 p27和IL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NGM组100%和5%,CSG组85%和10%,CAG伴肠化组70%和20%,CAG伴非典型增生组45%和30%,胃癌组38.3%和40%.胃癌组和CAG伴非典型增生组p27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I L K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27和I L K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27蛋白的表达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27和I L K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一0.768,P<0.05)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p27和ILK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02~2009年辽宁省4家医院收治的30例骨肉瘤标本与15例正常骨中Bcl-2和ILK表达情况对照。结果骨肉瘤组与正常组相比,Bcl-2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肉瘤Ⅱ、Ⅲ级组与Ⅰ级组,骨肉瘤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Bcl-2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肉瘤中Bcl-2和ILK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抑制和过度增殖协同作用导致骨肉瘤的发生。ILK可作为反映骨肉瘤分级和预后的指标。Bcl-2不能作为判断骨肉瘤分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灸量的大小是艾灸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自古医家在运用艾灸法治疗疾病时,都注重灸量的变化。从艾灸时长、艾灸壮数、艾灸频次等方面,对近三年来有关艾灸灸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历代医家对艾灸灸量的认识,不过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多数研究仅停留在观察阶段。今后的研究应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对灸量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身形等在辨证之后按疾病程度、疾病部位、脉象来确定灸量的多少,为建立灸量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艾灸用量指导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