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对甲硝唑的耐药情况,探讨Hp对甲硝唑耐药的分子机制,以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离培养获得96株Hp,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比较主城区和周边区县的差异。挑选甲硝唑耐药Hp 44株,提取细菌DNA,PCR扩增rdxA基因。T-A克隆后测序,比较NCTC11637和44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序列。结果重庆地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91.67%,主城区和周边区县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CTC11637的基因序列比较,耐药Hp的rdxA基因出现插入突变和碱基替换突变。结论重庆地区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较高,因此,甲硝唑不应再用于抗Hp治疗。另外,部分甲硝唑耐药Hp存在rdxA基因突变,故rdxA基因突变可能是重庆地区甲硝唑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倩  吴小翎  罗红春 《重庆医学》2012,41(13):1262-1264,1244
目的观察人类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及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检测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92例胃腺癌组织标本中,MMP-2、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75/92)、75.0%(69/92);MVD值为(47.29±7.6)个/视野。2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5/21)、33.3%(7/21);MVD值为(18.33±8.4)个/视野。结论 MMP-2与胃癌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MMP-2、MVD及VEGFR-3的表达对评价胃癌病理特征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获得96株Hp.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Hp对克拉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拟定克拉霉素MIC>2μg/ml为耐药菌株.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挑选克拉霉素耐药Hp1O株,提取细菌DNA,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探讨克拉霉素耐药机制.结果:重庆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9.17%.城市和农村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株克拉霉索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功能区V PCR扩增片段,均被Bsa I酶切,未被Bbs I酶切,提示1O株在2143位点有A→G突变.结论:重庆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城市和农村无显著差异.大多数克拉霉素耐药Hp存在23SrRNA基因功能区V 2143位点A→G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EBV对慢性肝病患者疾病进展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肝病区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221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分为EBV阳性(EBV+)组和EBV阴性(EBV-)组,分析两组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并通过GeneCards网站进行生信分析筛选出EBV+组和EBV-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选取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分别为TNF、TGF-β1、STAT3、NPM1;采用qRT-PCR技术分别在EBV+组和EBV-组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进一步验证目标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EBV+慢性肝病患者92例(41.6%),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0例(21.7%);乙肝肝硬化42例(45.7%),非乙肝肝硬化30例(32.6%)。EBV+组和EBV-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其≥60岁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尿素、Na+、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地西他滨15mg/m~2×5d,阿糖胞苷10mg/m~2,1次/12h第1~7天,阿克拉霉素10mg/d第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次/12h)首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MDS 16例,观察其初步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临床总有效14例(87.5%),地西他滨单药治疗的7例患者有效5例(71.4%),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的9例患者,有效率达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为骨髓抑制,无心、肝、肾功能受损及死亡患者。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首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初步疗效较满意,其不良反应是可耐受的。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药治疗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株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P)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的体外敏感性及耐药性,为临床根除治疗HP感染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HP菌株取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镜室,分离培养后,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的敏感性,各种抗生素的MIC范围均为0.125~256μg/mL.结果 从887例患者胃黏膜中培养出HP96株,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替硝唑、四环素及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91.67%、29.17%、4.17%、4.17%、0%和8.33%.结论 重庆地区HP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替硝唑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1.67%和29.17%;未发现对四环素耐药.  相似文献   
7.
蔡秋红  崔琦  王余彦  罗红春  曾爱中 《重庆医学》2021,50(11):1821-1825
目的 通过对该院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以该院感染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65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住院的65例肝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6.0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培养出菌株19株,其中白念珠菌7株(36.8%),光滑念珠菌2株(10.5%),热带念珠菌2株(10.5%),烟曲霉菌3株(15.8%).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为40.0%;其次是消化道,为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广谱抗菌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易感染真菌.  相似文献   
8.
罗红春  张红宾  秦波  汪嘉莉  刘倩 《重庆医学》2012,41(12):1200-1202,1140,1249
目的构建SDF-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测定其滴度,为研究SDF-1/RUNX1融合蛋白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募集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并在其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XhoI及EcoRI,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是否正确。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转染入293A细胞中进行包装,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结果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正确,长约3 000bp。将其连接至目的载体pIRES2-EGFP,构建出含有SDF-1-(GlySer)3-RUNX1基因序列的GFP共表达质粒编号为B。以B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带attB1和attB2位点的SDF-1-(GlySer)3-RUNX1-IRES-EGFP片段,长约4 300bp。采用BP重组系统将上述目的片段重组到载体pDONR221,构建出BP重组质粒C。再采用LR重组系统将目的序列重组到腺病毒载体pAD/CMV/v5-DEST上,构建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后,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为1.03×1011 ifu/mL。结论成功构建出SDF-1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且腺病毒滴度较高,有利于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用血液学指标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发细菌感染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5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ACLF患者208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感染的血液学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对细菌感染的判定价值,应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结果 在本组208例ACLF患者中,并发细菌感染143例(68.8%),其中腹腔感染占51.5%,肺部感染占22.5%,尿路感染占2.4%,败血症占0.6%,其他部位感染23.0%。119例为单部位感染,24例为多部位感染;108例(51.9%)好转出院,100例(48.1%)死亡;感染组年龄为(48.4±12.6)岁,显著大于未感染组【(43.9±12.4)岁,P<0.05】,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PCT水平分别为7.0(4.8,8.9)×109/L、5.0(3.3,6.7)×109/L和0.9(0.4,1.2)n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6.0(4.6,7.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筛选胃癌中miRNAs 的表达标记,验证胃癌相关miRNAs的作用靶点,建立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方法.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3个正常胃组织标本,24个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细胞SGC7901和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328个miRNAs的表达情况.用以上方法检测出在胃癌组织和SGC7901中,miR-433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进行验证.并用基因克隆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iR-433的作用靶点.结果 共有26个miRNAs在胃癌标本(包括24个胃癌组织和SGC7901)中异常表达.其中19个miRNAs下调,7个miRNAs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出miR-433在胃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该结果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另外,在本实验中发现miR-433与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胃癌相关miRNAs已进行了初步筛选.其中,miR-433可能是胃癌中的标记性miRNAs之一,Grb2是其作用靶点.这为建立新的以miRNAs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方法提供了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