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期手术、一次住院分期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置换(TKA)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并整理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217例,其中183例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63例(A组);分次手术组58例(B组);与分次住院组52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因素、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与C组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总住院时间较B组与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围术期输血量较B组和C组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差值、总手术时间、围术期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期或分期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摘除术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后路纤维内窥镜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50例(治疗组),应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47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结果:2种方法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相近,但MED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费用相对低廉。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的情况下,MED术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股骨髁上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髁至股骨干骺端的连接部,也即密质骨和松质骨移行部位的骨折,大多数的病例为高速损伤及由高处坠落所致[1].我院于1999~2001年用倒打带锁髓内针治疗此类病人1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检测微小RNA-125a-5p(miR-125a-5p)在骨肉瘤细胞及正常成骨细胞(NHOst)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通过负性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骨肉瘤细胞及正常成骨细胞中miR-125a-5p的表达情况。体外转染miR-125a-5p模拟物(mimics)至骨肉瘤细胞系(HOS和Saos-2),并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及Western blot验证miR-125a-5p对MMP-11的负性调控作用。结果 miR-125a-5p在HOS和Saos-2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NHOst细胞(P 0. 05)。HOS和Saos-2细胞中转染miR-125a-5p mimics可显著升高细胞内源性miR-125a-5p表达水平(P 0. 05)。过表达miR-125a-5p抑制HOS和Saos-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 0. 05)。miR-125a-5p与MMP-11信使RNA(mRNA) 3'-非编码区(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其通过与MMP-11结合而抑制骨肉瘤细胞中MMP-11蛋白的表达(P 0. 05)。结论 miR-125a-5p在骨肉瘤细胞中呈现低表达,过表达miR-125a-5p可通过负性调控MMP-11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提示miR-125a-5p可作为骨肉瘤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T5-L5。采用PKP治疗31例(43椎),男13例(18椎),女18例(25椎);年龄70~92岁,平均74岁;骨折部位T4-L5。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降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3个椎体(7.5%),PKP组2个椎体(4.7%),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临床效果和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5月对11例16髋严重髋关节疾患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高位成人先天性髋脱位6例8髋,均为Ⅲ型,肢体短缩均超过2cm;强直性脊柱炎1例累及双髋关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4髋,双髋关节僵直,关节活动度<30°;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2例2髋,严重大量骨缺损。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23.8个月。6例8髋患肢短缩均超过2cm,最大短缩6 cm,术后双下肢等长,1例患肢较健肢短缩1.5 cm。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均超过90°。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一年)的83分,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手法复位,皮牵引再未发生。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0年住院的60岁以上女性长骨骨折患者192例检测BM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骨折同时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术后每12个月复查并记录腰椎部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3年内再骨折率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三年后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年内治疗组再骨折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随访3月骨折均愈合良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一个广泛的代谢问题,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骨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高HCY血症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36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其中汉族154例,维吾尔族212例;男204例,女162例。检测血浆HCY浓度,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HCY水平差异及HCY水平对维吾尔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骨折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维吾尔族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HCY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00);维吾尔族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汉族患者(P=0.000)。在维吾尔族患者中,高HCY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正常HCY者(P=0.000);经校正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因素后,维吾尔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血浆HCY水平呈线性相关(r=0.784,P=0.000)。 结论:维吾尔族骨折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汉族患者,且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汉族骨折患者;维吾尔族患者中,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关节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应用唑来膦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髋部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住院接受全髋关节(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术的老年女性患者,根据骨密度(BMD)检测结果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后均接受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以后每年给药1次,连续3年,对照组在治疗组用药同期给予相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每年复查并记录腰椎及健侧髋部骨密度变化,观察术后3年内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连续治疗3年后骨密度较用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治疗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内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可提高骨密度,且可能减少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