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取胎龄为17~19d的昆明鼠的小肠,通过3种不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体外培养出圆形、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核周可见许多小空泡并且CK18、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Ⅰ和粗胶原酶Ⅺ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小肠上皮在体外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分离的细胞器中干细胞及短暂分裂细胞的多少以及一些间质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不同类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83例疣状胃炎,分为3组,其中Ⅰ组:成熟型28例(替普瑞酮治疗组),Ⅱ组:非成熟型35例(替普瑞酮治疗组)和Ⅲ组:非成熟型20例(替普瑞酮 法莫替丁治疗组).Hp阳性者先给予正规抗Hp治疗1周,随后给予替普瑞酮100 mg,3次/d,共2个月,每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 从分组来看,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结束时,Ⅱ组治疗效果均优于I组(P<0.01);2个月疗程结束时,Ⅱ、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时间来看,Ⅱ组治疗2个月时效果优于1个月(P<0.01),Ⅰ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普瑞酮能够有效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2个月疗程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汇总本院近3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91例,结合血清及组织学CEA、CA19-9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归为DukeA期的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12.57%。组织病理切片检查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98.40%、74.24%;血清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51.47%和22.39%;两项指标阳性率组织病理切片明显高于血清,P〈0.05,但其浓度与Duke分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EA、CA19-9测定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6例;全部患者立即收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给予孕妇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循环功能,动态监测血淀粉酶变化;采用胎儿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胎儿胎心变化情况.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生长抑素,用法为3~6 mg/d,用药时间按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8~16 d).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及时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生长抑素治疗.结果:18例中SAP孕妇及胎儿各死亡1例.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未发现有新生儿畸形.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的生长抑素可以有效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涛  陈其奎  陈锦武  林莹  王向前  纪华英 《临床荟萃》2006,21(23):1721-172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导管腺癌,占胰腺肿瘤的80%~85%。其他少见病理类型约占15%~20%,包括囊腺癌,腺泡细胞癌,平滑肌肉瘤以及导管腺癌的变异型;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等。我们总结本院近10余年的少见病理类型胰腺癌的资料,以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株中表达降低或缺失。目的:探讨XAF1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表达缺失的机制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30例非肿瘤患者内镜活检胃黏膜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AGS中XAF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PCR(BS.PCR)检测胃癌细胞株中XAF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和非甲基化特异性(US)-PCR检测胃组织标本中相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XAF1在BGC-823和AGS细胞中低表达,同时伴有异常DNA高甲基化;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48h后.XAF1表达显著增强。胃组织标本中,XAF1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78_3%(36/46),癌旁组织中为65.2%(30/46),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中为28_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与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比较,XAF1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胃黏膜XAF1甲基化阳性率仅为6.7%(2/30),较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AF1基因组DNA异常高甲基化是人胃癌组织中XAF1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之-。XAF1高甲基化检测可作为-个潜在的胃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