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巨幼细胞贫血(M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了60例初诊MA患者入院时HCY、血清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 B12)检测值情况。结果 MA患者HCY显著升高,(x±s)为(47.12±9.80)μmol/L,阳性率为93.33%;与血清FA/Vit B12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HCY与血清FA、Vit B12相关性分析分别为(r=-0.648,P=0.02)、(r=-0.756,P=0.006),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对帮助诊断MA,特别是血清FA/Vit B12检测值正常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对同种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分别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组、DC+CIK组),将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不同组荷瘤标本中MDR1的表达、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AP-DC+CIK组、DC+CIK组、CIK组及生理盐水组MDR1/β-actin比值分别为0.14、0.57、0.81及0.98.生理盐水组、CIK组、DC+CIK组和AP-DC+CIK组平均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ax值AP-DC+CIK组<DC+CIK组<CIK组<生理盐水组.结论:经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诱导同种乳腺癌细胞凋亡强于单纯DC与CIK共同作用后及单独CIK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方法:对心肝肾功能正常、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的复治的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卡氮芥(62.5-125mg/d,第1d)、阿糖胞苷(100mg/d,第1-5d)、吡柔比星(40mg/d,第1d)、长春新碱(1.5mg/d,第1、8d)和地塞米松(10mg/d,第1-14d)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 10例,有效率 68.2%。结论:以卡氮芥和阿糖胞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振家  丛琳 《临床荟萃》1997,12(7):329-33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在我国并不罕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极易漏诊或误诊.现将我科1980年至今收治7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以腰痛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腰肌劳损或其它腰椎疾患例1:男46岁,1989年因摔倒后诱发腰部疼痛一年,并逐渐加重,于1990年3月住我院骨科,经X线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L4~5压缩性骨折”,予激素及止痛药物治疗,症状减轻.同年五月,腰痛加重,查血沉(ESR)145mm/h,再次入骨科治疗.查体:脊柱下胸段、腰段叩痛,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65×10~9/L,血红蛋白(Hb)75g/L,血小板(BPC)1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AL)转化的特点。方法:动态观察124例MDS患者及MDS转化的AL(post MDS-AML)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核型、治疗反应。结果:124例MDS患者中19例转化为AL,占MDS的15.32%,中位转白时间8(2~25)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以M2、M5为主。postMDS-AML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10.53%)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8例(42.11%)转化前后发生了染色体核型改变。常规剂量联合化疗治疗post MDS-AML CR率22.22%,治疗相关性死亡率11.11%,能使61.11%的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MDS高风险向AL转化,且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1例报告綦振家张宏泉天津铁路中心医院300142患者男,29岁,无职业,1995年12月始出现反复午后发热,伴乏力,夜间盗汗,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咯血、胸痛,曾于外院就诊,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1996年2月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伴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8例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34例单纯贫血者比较.观察28例伴全血细胞减少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期间网织红细胞比率(Ret)、中性粒细胞(NEUT)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 与单纯贫血比较,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患者Hb水平更低,病程及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伴全血细胞减少者治疗5d时Ret升高达峰值,9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治疗前.NEUT及PLT恢复时间分别为(9.27±2.00)d、(7.82±1.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全血细胞减少的MA病情相对更重;Hb为评价MA病情的主要指标,治疗期间NEUT与PLT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司玉玲  庞华  綦振家 《现代医学》2003,31(4):248-249
患者 ,男 ,6 5岁 ,因左上腹发现肿物 4个月于 1999年 2月 11日收住我院外科。查体 :无贫血貌 ,皮肤黏膜无黄染和出血点 ,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肝未触及 ,脾大平脐 ,质地较硬 ,无压痛。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16g·L- 1,白细胞 10 .8× 10 9L- 1,分类中性粒细胞0 .78,淋巴细胞 0 .2 2 ,血小板 30 8× 10 9L- 1,CT检查肝胰未见异常 ,脾大伴占位病变。于 1999年 3月 8日行脾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病理报告为脾及副脾恶性淋巴瘤。患者当时拒绝骨髓穿刺及进一步检查 ,间断应用COP(环磷酰胺加长春新碱加泼尼松 )方案化疗 8个疗程。2 0 0 0年 10月 …  相似文献   
9.
对30例造因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呕吐应用攀丹进行止吐治疗,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发育异常而致骨髓衰竭为特征的骨髓肿瘤,表为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中一系或多系形态学异常和外周血细胞减少,由于遗传不稳定性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危险性很高[1].纯血小板减少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较为罕见,近年我科收治1例,病情逐渐发展变化历时3年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