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9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磷酰胺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 5 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CP 2 0mg·kg-1·d-1和CP 4 0mg·kg-1·d-1,连续 4天。以聚乙二醇法制备微粒体 ,测定肝微粒体中P4 5 0的含量。结果 CP 2 0mg·kg-1和CP 4 0mg·kg-1两组动物肝微粒体P4 5 0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CP具有抑制P4 5 0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混配农药中氰戊菊酯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 以14 C -氰戊菊酯为示踪剂 ,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后 0 .5~ 12 0min之间采 9次血样 ,8~ 96 0min之间分别对脑、心脏、肝脏和肺脏采 8次样品。样品用 β闪烁计数仪测量 ,并换算成化学浓度。用残数法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混配农药中的氰戊菊酯的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分布相T1/ 2 α为 2 .7min ,消除相T1/ 2 β为 10 6 .6min ,表观分布容积为 2 .9L/kg ,正向扩散系数k12 (0 .17min-1)大于逆向扩散系数k2 1(0 .0 77min-1)。分布浓度肺脏中最高 ,其次为肝脏、心脏、脑。结论 肺脏优势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过程 ,应重视此类农药的肺脏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与肿瘤细胞B7- 1分子表达之间的关系 ,探讨肿瘤细胞辐照后免疫原性增强的机制。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研究在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SMMC - 772肝癌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内SMMC - 772细胞B7- 1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用3H -TdR释放法测定照射和未照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未照射和经 10、2 0、30Gy照射的人肝癌细胞不表达B7- 1分子。经 40、5 0、6 0Gy剂量照射后 ,SMMC - 772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最高达 6 6 .8± 1.3% ,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表达时间的高峰在照射后培养 72h时 ,最低在照射后培养 2 4h时 (P <0 .0 5 )。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表达B7- 1分子的SMMC - 72肝癌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反应后 ,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未照射组 (P <0 .0 1)。结论 γ射线可诱导肝癌细胞表达B7- 1分子 ,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D3单抗、CD2 8单抗、PHA和低剂量辐射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影响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的因素。方法 分别以CD3单抗、CD2 8单抗、PHA和低剂量辐射作为作用因素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在这些因素作用下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情况。结果 CD3单抗和CD2 8单抗联合刺激、PHA和低剂量辐射单独或联合处理 ,均可使淋巴细胞明显增殖。但CD3单抗和CD2 8单抗单独刺激 ,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 CD3单抗和CD2 8单抗联合作用可使淋巴细胞有效增殖 ,PHA和低剂量辐射具有相似作用 ,对细胞免疫调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联合给出的定义,系指能够反映生物系统与外源性有害因素相互作用的物质[1]。这些物质可以是组织或体液中的化学毒物或其代谢物,也可以是内源性大分子如蛋白质和酶的效应产物或者与外源性毒物的结合产物。上述定义中包含着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生物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应与接触毒物的剂量和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之间有着确切联系;二是这些生物标记物能被用于特定人群如职业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价。l接触杨x己物按照生物标记物在职业医学中的应用范围,可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AMP和cGMP含量及其比值的昼夜节律各峰值时相分别位于12:20时、01:12时和13:04时,经5.0Gyγ-射线照射后,cAMP含量升高,cGMP一降低,cAMP/cGMP比值增大。而0.5Gy照射引起比值下降。这些变化在04:00时较为明显,而在12:00时则观察不到,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时相差异。另一方面,照射后cAMP/cGMP比值节律的峰值位相发生延迟或提前  相似文献   
9.
电磁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广播、通讯、军事和医疗等科学领域。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电能和电器”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纵横交错的输变电线路和大量电器所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长期接受低强度极低频电磁场的公众卫生学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M_(2.5)染毒对心肌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P19畸胎瘤干细胞,建立体外心肌定向分化模型,MTT法检测PM_(2.5)染毒对P19细胞毒性,PM_(2.5)染毒浓度为0、1、10、100 mg/L,选择未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10 mg/L PM_(2.5)于P19细胞未分化时期染毒48 h后启动分化。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分化期OCT4、ISL-1、MLC2V的表达变化(OCT4、ISL-1、MLC2V分别为干细胞全能性阶段、心肌前体期、成熟心肌期标志基因),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效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组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分化各阶段的标志物表达异常:OCT4在未分化时期表达降低约80%(P0.01),分化启动后反而增高(P0.05);ISL-1于心肌前体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59%(P0.01);MLC2V于成熟细胞期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39%(P0.01)。成熟心肌cTNT表达比例由对照组的61%下降到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分化早期染毒PM_(2.5),可阻碍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