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目的 观察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的疗效。方法 应用Zielke和中华长城系统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侧前路矫正,其中采用Zielke系统内固定21例,中华长城系统20例,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 两种内固定物冠状面侧弯矫正率均达到或超过80%;矢状面的矫正度中华长城系统明显优于Zielke系统。术后随访2年,冠状面、矢状面矫正率中华长城系统丢失明显少于Zielke系统。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优于Zielke内固定系统,它既克服了Zielke手术所存在操作复杂的问题,又解决其在生物力学上所存在的缺陷,为侧前路矫正手术开创了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总结在一次麻醉下行19例双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例双膝同时置换手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活动,活动范围平均增加73°。结论: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较分次手术利大于弊,手术方式选择应视患者情况定。  相似文献   
3.
双膝人工表面关节同时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总结在一次麻醉下行19例双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例双膝同时置换手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活动,活动范围平均增加73°.结论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较分次手术利大于弊,手术方式选择应视患者情况定.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目的:报告56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2000年收治的56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569例患者分别采用Harrington术式、Luque术式、Harrington加Luque术式、Ziekle术式、Harrington加Wisconsin棘突钢丝等传统术式和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术式,传统术式各组平均矫正率为3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华长城术式组平均矫正率82%,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提高(P<0.001),5年以上随访矫正丢失小于7%。结论:适时手术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是目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腰椎各种手术正在广泛的普及,在给病人解除痛苦的同时,也有不少手术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产生了在国外被称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现象。我科近年来收治了一些在外院行腰椎手术失败的病人,经过临床检查分析,再次手术处理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侧前路矫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应用中华长城器械(China Great Wall Pedicle Screw System)对胸腰段脊柱侧凸进行前路矫正,观察其手术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通过胸腰段脊柱侧凸较少节段的椎间盘切除,椎体螺钉固定,旋转棒的三维旋转矫正脊柱的侧凸和旋转畸形。结果:20例患者使用中华长城器械进行前路手术,达到满意的矫形效果。2年后随访,丢失率低。结论:中华长城器械应用于前路矫正手术固定节段少,矫正效果好,术后随访结果理想,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骨折 ,因致伤暴力大 ,多伴有脊髓损伤 ,当脊柱后路手术难以有效清除骨折块 ,以解除脊髓压迫时 ,经前路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就具有重要意义。 1 994~ 2 0 0 1年我院对 2 2例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 ,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前路锁固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脊柱稳定性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1 6例 ,女性 6例 ;年龄1 9~ 77岁 ,平均 41岁 ;骨折节段 T11~L1。按 Mcaf-fee分型 :爆裂骨折 1 7例 ,骨折脱位 5例。截瘫情况按 Frankle评分 :A级 1 1例 ,B级 4例 ,C级 3例 ,D级 4例。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8.
骨骼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骨骼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其方法和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的髋膝关节和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各1例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分4步进行,设定层厚,层距行CT扫描并将图像输入工作站中;锐化各CT图像层面的骨组织边界并建立文件;建立网格立体图,经修正后获得光滑三维骨骼图像;在三维图像上行测量和模拟匹配。结果:不同角度观察骨骼形态及其比邻关系和髓腔内三维形态,测量骨骼的长度,角度,弧度,面积和容积等,模拟假体在三维图像上行匹配,从中选择最佳假体,结论:骨骼的三维重建克服了X线片和CT图像的不足;可进行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解剖测量;可形象准确选取最佳型号的髋臼假体;可模拟再现手术过程;是将来计算机辅助手术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手术的广泛开展,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大大地增加了手术风险。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而无冠心病患者发生率为0.1%-0.2%,存在明显差异,且80%的围手术期死亡是心血管疾病所致,采用围手术期评估系统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率由7.6%降为1.9%,由此可见,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总结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接受RF-Ⅱ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影像学检查,并就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获得3~9年(平均5年8个月)随访,按疼痛、体征和功能状况评价,优良率为92.8%,患者满意率为 67.8%。9.4%的椎弓根螺钉弯曲或折断,6.2%的钉杆角度减小,但均未出现复位丢失现象,仅有椎间隙高度和角度的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应用RF-Ⅱ治疗腰椎滑脱症长期疗效肯定,维持复位好;椎间植骨融合可能是进一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