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网络的医学寄生虫学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传统课堂教学因为各种原因也不会在近期退出历史舞台。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有优点和不足,我们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自的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把《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全部内容系统化、数字化。探索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医学寄生虫学交互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联合尿培养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0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同时采用IQ2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和细菌培养法进行检测,以患者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阳性率为29.5%(118/400),尿培养阳性率为24.0%(96/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但尿有形成分分析法阳性检出敏感度及阳性准确率高于尿培养法(P<0.05)。结论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其速度和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一种辅助检查,将其与尿培养结合起来,达到更快捷、准确的诊断结果,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常见血清学模式HBsAg定量分析最适稀释度及其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正常混合血清倍比稀释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三种模式血清,ECLIA夹心法定量测定原倍及稀释血清HBsAg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测定其HBV-DNA含量(结果以对数值表示)。结果:HBsAg阳性的三种血清学模式血清最适稀释度不同,HBsAg(+)/HBeAg(+)/HBcAb(+)模式存在HD-HOOK效应,其最适稀释度为1∶32,HBsAg测定结果与HBV-DNA含量分析无显著性相关(r=0.235,P>0.05)。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模式原倍血清HBsAg测定值最高,不需进行稀释,HBsAg测定结果与HBV-DNA定量分析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2,0.968;P均<0.01)。结论: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HBeAg(+)/HBcAb(+)模式血清中HbsAg时,应参照HBV-DNA含量分析,对其血清进行预稀释,同时测定原倍和1∶32稀释血清HBsAg含量。而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模式,不需进行预稀释,其血清HBsAg结果与HBV-DNA含量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MCV与RDW在初筛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日本SYSMEX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26例体检人群标本,对红细胞参数MCV<80fl,RDW-CV11%~16%人群,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分析。结果2526例体检人群中,MCV<80fl,RDW-CV11%~16"6例,基因分析检测有220例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基因,占初筛检测可疑人群的97.3%,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基因151例,占66.8%;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基因69例,占30.5%。结论红细胞MCV及RDW两种参数在初筛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HBsAg最适稀释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定量测定HBsAg的最适稀释度.方法:采用正常混合血清倍比稀释HBsAg( )/HBeAg( )/HBcAb( )、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三种模式血清,应用ECLIA夹心法定量测定其HBsAg的含量.结果: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阳性的三种血清学模式血清稀释度不同,HBsAg( )/HBeAg( )/HBcAb( )模式存在HD-HOOK效应,其最适稀释度为1:32;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模式不需进行稀释,原倍血清HBsAg测定值最高.结论:利用ECLIA法定量测定HBsAg( )/HBeAg( )/HBcAb( )模式血清中HBsAg时,应对其血清进行预稀释,同时测定原倍和1:32稀释血清HBsAg含量,根据测定情况计算其结果,而HBsAg( )/HBeAb( )/HBcAb( )和HBsAg( )/HBcAb( )模式,其血清HBsAg测定一般不需进行预稀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及病毒DNA(HBV-DNA)联合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1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89例,阴性者12例。采集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五项和PreS1Ag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水平,比较分析在乙肝五项不同指标组合下PreS1Ag及HBV-DNA的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所有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1,P0.05)。(1)(3)(5)阳性组和(1)(4)(5)阳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4、17.577,P0.05)。在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P0.05);在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率高于PreS1Ag阴性率(P0.05)。病毒载量在5×102~1×107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增高,但是病毒载量≥108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均表现为下降。结论:乙肝五项、前S1抗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乙肝病毒感染和DNA的复制水平,但是联合测定乙肝五项、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DNA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状态,能够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医学寄生虫学为依托开展网络教学 ,是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主要介绍运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的具体实践 ,并对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蔡兰兰  祝玲玲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171-1173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PreS1-Ag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五项、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1.0%、79.4%,在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85.7%、80.0%,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40.8%、35.7%,在HBsAg(+)HBc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5%、48.5%,在HBsAg(+)HBeAb(+)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50.0%、50.0%,在HBsAg(+)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PreS1-Ag和HBeAg的阳性检出率在HBV-DNA阳性与阴性标本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PreS1-Ag、乙肝五项及HBV-DNA的结果密切关联,联合检测PreS1-Ag、乙肝五项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诊断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和多肽合成的方法,制备HBx-d382和HBx-d431特异性多肽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对正常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抗HBx-d382和抗HBx-d431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抗HBx-d382和抗HBx-d431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P<0.05),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抗HBx-d382和抗HBx-d431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HBeAb(+)/HBcAb(+)模式抗HBx-d382阳性率明显低于HBsAg(+)/HBeAg(+)/HBcAb(+)模式和HBsAg(+)/HBcAb(+)模式(P<0.05),而抗HBx-d431和抗HBxP阳性率在这些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HBx-d382和抗HBx-d431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可以用于HBV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病人的监测,对预测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