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巨大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后石街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肾结石体外震波碎石后石街的防治王丽影,赵红,盛哲体外震波碎石是我国目前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首选疗法。但是,巨大肾结石由于对肾盂长期的机械刺激,经常造成肾内出血并发肾内感染。体外震波碎石前若不严格控制肾内感染,不严格指导患者体位排石,加之碎石过程中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3~16岁健康儿童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并初步建立其参考区间。方法按年龄和性别对1 078例上海地区健康儿童进行分组,利用Sysmex XN-2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所有调查对象采集2mL抗凝静脉血进行Ret相关参数测定,以百分位数(P_(2.5),P_(97.5))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Ret 7项参数均为偏态分布,且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在不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仅在3~6岁年龄组中,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百分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均只在6~12岁年龄组中,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在6~12、12~16岁年龄组中,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在3~6、6~12岁年龄组中,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上海地区3~16岁健康儿童Ret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党委注重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引导院团组织紧紧围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这个中心,深入扎实地开展有特色的青年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青年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院现有职工917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412人,占职工总数的45%,青年党员48人,团员240人。随着职工队伍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医疗工作需要,已有90%以上的青年医护人员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成为医院建设的生力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平衡性和多元性。如何进一步强化青年的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青年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6×6拉丁方实验设计。按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分别在戍时(20:00)、子时(00:00)、寅时(04:00)、辰时(08:00)、午时(12:00)、申时(16:00)电针正常青年人的内关穴和五输穴。结果发现:①电针内关和各经的五输穴,对正常青年人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影响的差异不明显;只有肺经的少商穴与鱼际穴之间、三焦经的关冲穴与液门穴之间的cAMP/cGMP比值的差别有着统计学意义;②不同时辰电针内关和十二经的五输穴可使正常青年人的血浆cAMP、cGMP及其比值发生不同变化;③不同青年人的针灸效应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7.
8.
盛哲  王洪莲 《现代护理》1996,2(4):37-37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乙型肝炎,病程长、易反复,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若不能彻底治疗,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因此许多肝炎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易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在护理此类患者时除配合医疗做好各项工作外,还积极地对其休养、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首先施以动静结合助指导 人体在卧床与站立时肝脏中的血流量有明显的差别,有关资料表明,静卧时出入肝脏的血流量比站立时要多40%,这就意味着患者卧床静养等于自我输血,因此对重症活动期的患者特别是高龄体弱病人在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卧床静养。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要经常性的向患者介绍卧床静养的重要性,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到了康复期的病人应建议其以运动为主,休息为辅,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并说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该病康复的重要意义。 2 让患者了解保持乐观的心境是病情好转的主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γ-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对婴儿胆道闭锁(B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治疗的604例胆汁淤积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胆管造影和肝活检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BA组(n=288)和非BA胆汁淤积组(n=316),再按月龄分为<1月龄组、1~<2月龄组、2~<3月龄组和3~<4月龄组。分别比较BA组和非BA胆汁淤积组,以及各月龄组中BA组和非BA胆汁淤积组GGT、DBIL、TBIL、TBA水平。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临界值,最后将每个月龄组AUC面积较大的前两项指标进行联合诊断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BA组与非BA胆汁淤积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组中BA组与非BA胆汁淤积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组GGT、DBIL、TBIL、TBA水平均明显高于非BA胆汁淤积组(P<0.001)。GGT诊断BA的AU...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VP的25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56±14.40)岁。患者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及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和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21例MVP患者术后3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再次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亚甲蓝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25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0%(24/25)。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或某两个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14/14,对交界区病变及多个区域联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3、4/5。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2级6例、3级2例、4级17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Y=10.506+0.230X1+0.395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为0.613,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6,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450,提示二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术中亚甲蓝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916、0.951、0.95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3个月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0.0(P<0.05),提示平均对合高度≤7 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 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术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术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