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治疗学在晚期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肝内动脉埋藏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肝癌技术的基础上,我们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埋藏导管对30例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区域性治疗,现将近期疗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30例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为36~69岁。其中原发颅内恶性肿瘤3例,均为恶性胶质瘤(2例手术后证实,1例活检证实)。颅内恶性转移瘤27例,全部为肺癌脑转移。其中25例有病理诊断,为鳞癌和腺癌。4例肺部原发病灶切除后半年内发生脑转移,18例患者因出现头痛,呕…  相似文献   
2.
格拉诺赛特 (Granocyte)系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其物理和生物学特性与人体内源性G -CSF相同 ,我们在 30例晚期恶性肿瘤动脉内介入治疗加用格拉诺赛特进行了临床观察。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肺癌脑转移患者 ,其中 7例合并肝骨转移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6~ 70岁。全部病例均有病理报告 ,鳞癌 17例 ,腺癌 11例 ,低分化小细胞癌 2例。我们采用Seldinger方法进行动脉内联合化疗药物的灌注治疗。我们选此 30例患者在第一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低于 4× 10 9/L为对照组 ,4周…  相似文献   
3.
保尔佳动脉内灌注治疗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内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物我们将保尔佳及化疗药物通过特殊导管直接灌注肿瘤滋养动脉内,使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时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能通过严格控制灌注药物的速度,使其与不同分期的肿瘤细胞充分接触,高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SBADSA)的影象学一般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单病灶(Ⅰ)型;多病灶(Ⅱ)型及特殊(Ⅲ)型三个分型。临床研究证实SSBADSA分型在表达肺癌现阶段病情时较X线平片、CT、MRI灵敏度、精确度更高,能显示未构成立体结构的新软浸润灶、播散灶、或转移灶及其组织染色等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制订肺癌治疗方案、采取恰当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做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对每次DSA录像及DSA照片进仔细研究,据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并将该分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介入治疗四周后肿瘤血管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发展倾向及预后与分型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Ⅰ型为单病灶,以血管团为主,占肺癌总数的40.32%,分三个亚型:Ⅰa型最适于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疗效显。占14.66%;Ⅰb型占22.33%,宜先介入;Ⅰc型较少,较适于手术切除。Ⅱ型最多,占肺癌总数的59%,病灶数目多个,此型均宜先做介入治疗,不宜先手术。亦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占50.66%;Ⅱb型较少占3.69%;Ⅱc型占4.67%;Ⅲ型甚少只有两例。研究分型与细胞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Ⅱa型中36.8%为腺癌;36.1%为小细胞癌;25.0%为鳞癌;1.9%为大细胞癌;且腺癌58.3%、鳞癌44.7%、小细胞癌48.2%、大细胞癌60%均表现为Ⅱa型;即多病灶Ⅱa型中多为难治、恶性度高、进展较快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应倍加关注。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DSA分型中,Ⅱ型为最多,占59.0%,都应先做1-2次介入治疗后,再后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否则后患极大。也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此分型所提供的精密信息和规律,制订、实施肺癌治疗的最佳方案。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的预后。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在我国经二十余年蓬勃发展,现已在全国大力推广,疗效显。然而所用器材均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治疗费用较高,急需研制国产介入器材。我们经过为期5年的探索,于2002年9月成功研制出国产介入治疗用微导丝,经动物实验达到使用要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在我国经二十余年蓬勃发展,现已在全国大力推广,疗效显著。然而所用器材均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治疗费用较高,急需研制国产介入器材。我们经过为期5年的探索,于2002年9月成功研制出国产介入治疗用微导丝,经动物实验达到使用要求,报告如下。微导丝制作一、材料选择钢丝采用不锈钢丝(江苏常州医用钢丝厂),牌号为2Cr18Ni9,物性刚柔,不易折断。螺旋圈为铂合金丝(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牌号Pt-Ir20或Pt-W8,该材料弹性好,强度高,不易拉丝断裂,化学性能非常稳定,不透X射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焊剂为锡银(SnAg)合金(昆明贵金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不同静脉引流方式(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条静脉引流)对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的影响。 方法 将93例有眼部症状的TCCF患者按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静脉引流分为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及其愈后情况。 结果 治疗后,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静脉引流组中,15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术后恢复不佳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2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未完全恢复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使用单纯眼静脉引流与多条静脉引流对术后眼球活动受限影响不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症状的恢复除了与TCCF引起的海绵窦内异常血流的改善有关外,多静脉引流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岩静脉扩张、深静脉引流等也是影响眼球活动障碍恢复的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引流方式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治疗学在晚期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肝内动脉埋藏导管药盒系统治疗肝癌技术的基础上,我们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埋藏导管对30例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区域性治疗,现将近期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免疫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我们将免疫制剂保尔佳及化疗药物通过特殊导管直接灌注肿瘤滋养动脉内,使癌肿内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时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能通过严格控制灌注药物的速度,使其与不同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充分接触,高效杀伤癌细胞;也为以往不能手术的患者创造再手术的机会,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地提高中晚期颅内恶性肿瘤的治愈率.保尔佳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糖酵解,同时增加机体免疫力,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我们对30例原发和继发颅内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的联合应用,其中29例患者的头痛、头晕、失语、半身  相似文献   
10.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