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藏族女性,61岁,农民。2007年8月6日因中上腹胀痛、呕吐4个月,右下腹痛、腹泻20d,双下肢及腰背部水肿10d入院。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剑突下持续性胀痛,不伴放射痛、牵涉痛。与进食和体位改变无明显关系。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墨绿色胆汁。无黄疸、黑便、呕血。20d前出现潮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最大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癌结节。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中21(8.5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分化T1期直肠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癌结节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5、P=0.006,OR=5.98、P=0.042,OR=8.33、P=0.017,OR=10.87、P=0.026)。结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局部注射肾上腺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 Forrest分级Ⅰa~Ⅱb的患者共213例,随机分为3组:单独注射血凝酶组 (70例),单独注射肾上腺素组 (73例),联合治疗组 (70例)。观察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较单独用药止血有效率增高 (P=0.017),再出血率减少 (P=0.039);且治疗后中上腹疼痛和收缩压增高、心率加快的发生率也较单独用药降低 (P<0.05)。结论 内镜下肾上腺素联合血凝酶局部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单独用药显示出更佳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白丽芬  零春润  叶州  张鹏  王默进  庄文   《四川医学》2018,39(8):968-96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右下腹部包块并进行性增大伴间歇性疼痛1年余,加重2d"急诊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入院时体温38℃,下腹部扪及一长径约10cm大小包块,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明显。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2. 24×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数86. 3%,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A-125)未见异常,急诊腹部增强CT检查示(见图1):中下腹腔见囊  相似文献   
6.
郝家琦  王瑞  张玉洁  张敬麟  朱莉莉  何凤君  王默进  庄文   《四川医学》2023,44(12):1322-1325
<正>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东亚国家长期居高不下[1]。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我国2020年胃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在所有癌症中均位列第3位[2]。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近端胃癌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3]。既往考虑到全胃切除术(TG)对根治远端胃周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以及避免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的效果,其长期成为医学上治疗近端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该术式也使患者完全丧失了胃的储存、碾磨、分泌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186例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患者的应用价值,探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186例成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85例,共行185次检查,阳性检出率73.5%(136/185).130例因消化道出血和50例因腹痛、腹泻就诊患者分别发现小肠病变82例(63.1%)和31例(63.3%).其中小肠黏膜下隆起及新生物形成、炎性病变最为常见.66例老年人和119例青中年患者小肠病变阳性发现率和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P=0.08).5例和31例患者胶囊内镜停滞于胃或小肠内至电池耗竭,且胃或小肠有阳性病变者胶囊到达升结肠平均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现者(P=0.038).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症状就诊的各年龄段成年患者均具较好诊断价值,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建议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适当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套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为基础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平台,并用于AKAPIO基因2073A/GSNP的检测。方法设计一对TaqMan探针加入到PCR反应系统中,并设立阴阳对照,对AKAPIO基因2073A/GSNP进行分型。同时验证部分样本PCR产物的直接测序结果。结果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对AKAPIO基因2073A/GSNP检测结果准确,与PCR产物的直接测序结果完全一致。AKAPIO基因2073A/G多态性分布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KAP10基因2073A/G突变型(AG+GG)与野生型AA相比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OR=1.52,95%CI:1.07~2.15。P=0.019)。结论通过合理设计TaqMan探针,设立阴阳性对照,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成功建立起一套SNP检测平台。AKAP10基因2073A/G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直肠癌组织miR-155和miR-200c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卣肠癌标本71例,以正常黏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miR-155和miR-200c作定量分析.结果 相对于正常黏膜组织,miR-155和miR-200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miR-200c的表达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有关(P<0.05).不同的直肠癌性别、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间miR-155、miR-200c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55和miR-200c在直肠癌组织中显著表达,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过程.miR-200c对于直肠癌町能具有潜在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2005年3月-2007年2月收治的136例40岁以下青年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6例青年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32.28岁,其中30岁及其以下者32例,占23.53%。男女比例1.13:1。136例共检测出病灶141个,其中单病灶132例(97.06%),多发病灶4例(2.94%)。组织学分型为:管状腺癌102例(75.00%),乳头状腺癌2例(1.47%),黏液腺癌26例(19.12%),印戒细胞癌4例(2.94%),类癌2例(1.47%)。Dukes分期:A期10例(7.35%),B期35例(25.74%),C期89例(65.44%),D期2例(1.47%),其中B、C、D期共126例,占92.65%。结论 青年大肠癌表现为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更具进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