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SAA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方法采用ATG+CsA+HDIVIG治疗SAA儿童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联合免疫抑制治疗22例SAA儿童中,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1.8%(18/22)和72.7%(16/22),18例病儿发生不同程度感染,3例于ATG用药期间出现过敏反应,3例发生血清病反应,5例出现治疗相关鼻衄(其中2例同时并发肉眼血尿),5例发生继发性糖尿病,7例出现高血压,8例病人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发生低钾、低钙、低镁血症,4例出现牙龈增生,随访期内均未发现克隆性疾病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作为儿童SAA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临床有效率高,副作用主要为感染、糖皮质激素相关副作用及血清病。感染的综合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优化应用对副作用的防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探针的改良技术对乳腺导管造影的成功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我院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Selenia数字乳腺钼靶机对126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对照组63例患者使用5.5号自磨钝的针头,研究组63例患者使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造影成功率、疼痛感和插管时间。结果:对照组54例患者造影成功,9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85.7%;研究组61例患者造影成功,2例患者造影未成功,成功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疼痛平均(3.71±0.37)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平均(3.33±0.35)分;对照组插管时间(5.90±1.40)min,研究组插管时间(4.88±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乳腺导管造影中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故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成瘾患者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利用概率纤维追踪技术构建MA成瘾男性患者(MA组,n=46)及男性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46)的脑白质结构网络。应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评估2组脑白质连接的差异,再用一般线性模型对2组的网络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有显著组间差异的网络参数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A组和对照组的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相比,MA组显著增加的结构连接主要位于奖赏系统和视觉系统;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减低,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明显增高(t值分别约为:-2.890、3.179、3.918、3.077,P<0.01,置换检验10000次);MA组主要在眶额皮质和顶颞叶皮质区域介数中心度明显减低,而左腹侧前岛叶显著增高(P<0.05,置换检验5000次),此外,右丘脑(r=-0.410,P=0.005)、左额上回(r=-0.331,P=0.026)、左楔前叶(r=-0.410,P=0.005)、右楔前叶(r=-0.337,P=0.024)、左颞中回(r=-0.341,P=0.022)、右缘上回(r=-0.317,P=0.034)的介数中心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负相关,右胼胝体沟的介数中心度与思维障碍因子分(r=-0.318,P=0.033)、右丘脑的介数中心度与BPRS总分(r=-0.342,P=0.022)及激活性因子分(r=-0.326,P=0.029)呈负相关。结论MA成瘾患者的大脑结构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大脑区域间的信息传输和整合效率显著提高,且部分脑区的介数中心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CsA)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4年5月-2009年3月确诊并采用ATG+CsA+HDIVIG联合治疗的SAA儿童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TG+CsA+HDIVIG联合治疗儿童SAA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0%(16/20)和70%(14/20).20例中基本治愈11例,缓解3例,进步2例,无效4例(其中死亡2例).ATG用药期间出现过敏反应2例,治疗相关鼻衄5例,其中2例同时合并肉眼血尿.治疗过程中17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感染,发生血清病反应2例,继发性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低蛋白血症8例.随访期内未发现克隆性疾病.结论 联合免疫抑制剂(ATG+CsA+HDIVIG)是治疗儿童SA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5例患者行多b值DWI检查(12个b值:0、10、20、30、50、100、200、400、800、1200、1500、3000 s/mm2).22例良性(23个病灶),23例恶性.获得双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1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fast.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ADCst(0.747 ±0.145)× 10-9mm2/s、ADCslow(0.585 ±0.132)×10-3mm2/s、ffast(0.307±0.112),明显低于良性组;ADCfast(4.654±1.097)×10-3mm2/s高于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st、ADCslow、ADCffast、ffas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17、0.796、0.756.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3.9%、91.3%、82.6%、56.5%,特异度为95.6%、78.3%、60.9%、95.6%.结论 乳腺肿瘤ADC值的下降是由于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减少和慢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增加所致,而不是ADCfast值自身的减少所致.ADCslow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7-H4、CD3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食管鳞癌组织(食管癌组)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对照组)中B7-H4、CD3蛋白表达,采用等级相关方法分析B7-H4和CD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CD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食管癌组织中B7-H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管癌组织中B7-H4与CD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67,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B7-H4呈高表达,CD3呈低表达,二者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4例患儿,男1例,女3例,年龄10~13岁,其中1例合并畸胎瘤。患儿均以精神症状和不自主运动为主要首发症状,1个月内进展为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及中枢低通气性呼吸衰竭。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脑电图出现慢波,诊断时颅脑磁共振无改变。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呼吸机治疗5~95天,其中气管切开2例,1例因感染死亡。随访21~27个月,1例临床痊愈;2例持续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癫痫药物至今,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合并肿瘤患儿脑电图和抗NMDAR抗体持续异常,另1例复发。结论重症抗NMDAR脑炎多见于较大年龄女童,病程早期即发生中枢性低通气性呼吸衰竭,合并畸胎瘤是高危因素,常频呼吸机和反复应用激素联合IVIG治疗有效,病程长,恢复缓慢,1年后仍可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8.
羊膜带综合征(amniotic band syndrome,ABS)是指部分羊膜破裂产生纤维束,使胚胎或胎儿与羊膜带黏连,束缚、压迫,缠绕胎儿,使胎儿受累器官出现分裂或发育畸形.严重者可至胎儿死亡[1].ABS所造成的畸形有三大类:肢体畸形、颅裂面裂及腹壁缺损.在临床上很难找到2个畸形完全相同的病例.临床以先天性末端缩窄环、子宫内的肢体截断、并指趾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认识。方法对1例诊断为儿重胸腺LEL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儿童LELC进行分析。结果惠儿,12岁,男,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宁、胸闷;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胸部CT示右中上纵膈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物,病理报告为胸腺LELC;化疗后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后原位复发。近20年来文献报道胸腺LELC患儿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起病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者6例,肥大性骨关节病(HOA)5例,证实EBV感染6例;8例在发病1年左右死亡。结论胸腺LELC是儿童时期罕见的恶性肿瘤,常合并EBV感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临床特点为咳嗽、胸闷、胸腔巨大占位和HOA,手术难以完整切除,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 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fast、ADC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 mm2/s。结论 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