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120例住院生产的正常产妇为受试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法,观察了“产宝口服液”对产褥复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该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促进子宫缩复、减少褥汗量、促进产妇排便和保持大便通畅等作用(P<0.05或<0.01)。其中,促进子宫缩复的作用,更优于“生化汤丸”组(P<0.01)。观察还表明,此方没有增加产妇泌乳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0岁,以鼻面部疼痛5d为主诉收入院。平素体健,5d前右侧鼻翼出现丘状隆起,因多次挤压出现上唇面颊部红肿,压痛阳性,伴有低热。诊断为鼻疖并发面颊蜂窝组织炎,给予抗炎治疗。次日出现高热、头痛,T40~41℃,神志淡漠、嗜睡,患侧眼睑、结膜及视神经乳头无水肿。入院第3天体  相似文献   
3.
自拟黄硼冰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以来,采用黄硼冰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180例,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见于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预后严重,治疗困难。自透析疗法问世以来,接受治疗的患者成活时间延长,预后有所改观,但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该法尚难短期内在广大城乡普及。我科1982年底以中药为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0岁,因鼻面部疼痛5天收入我院。该患者平素健康,5天前右侧鼻翼出现丘状隆起,由于患者多次挤压出现上唇面颊部红肿,压痛阳性,伴有低热。入院诊断为:鼻疖合并面颊蜂窝织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次日出现高热、头痛,体温40℃~41℃。查体:神志淡漠,嗜睡,患侧眼睑及结膜无水肿,视神经乳头无水肿,入院后第3天体温仍为40℃-41℃,  相似文献   
6.
7.
试论中医产科历史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科体系中,现今尚未形成独立的产科学。追溯历史,由于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趋热,导致了对孕产问题的关注。中医学有关孕产的记载颇早,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已有《胎产书》,公元十世纪的宋朝太医局已设有产科专科。在中医产科的发展进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从局部分析,更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种阶段的变化,便是其发展的基本特点。本文拟将中医产科的历史发展分为奠基、兴盛和徘徊三个时期,以反映其演进的具体过程和总的趋势,籍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1产科实践与理论的奠基时期──主要在春秋战国和…  相似文献   
8.
蛔虫病是我国人民的常见病。蛔虫进入胆道,是常见的急腹症。国外最早报告者为1765年Lorry氏尸解发现的—例。祖国医学早在1700多年前,对本病就已有认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蛔厥一证,其临床表现“病者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与胆道蛔虫病相似,并提出用乌梅丸温脏安蛔的治则,开创了内科保守治疗之先河。解放后,1958年以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者仅有零星报导,且多限于早期病例。58年以后,由于中医治疗本病的经验受到重视,采用保守治疗者日渐增多,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本病由外科手术治疗转为  相似文献   
9.
耳廓假性囊肿在治疗中有很多文献报道。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见好转,反复复发,以至于囊肿中液体机化造成耳廓畸形。自1999年~2003年我科采用负压吸引治疗耳廓似性囊肿,效果满意,无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受试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产妇腹围和子宫体积的变化,观察了产复春腹疗带对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复春腹疗带对产褥子宫复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