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张杰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心脏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收集整理医案,对张杰教授应用经方辨治心脏疾病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列举典型医案4则,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和经典论述,开拓思路,以详细佐证。[结果] 张杰教授认为,心脏疾病多是本虚标实之证,即阴阳、气血虚损是其本,寒凝、气滞、血瘀、痰浊是其标,其中以阳气虚损为发病的根本内在原因。临证运用经方主张谨遵经旨,重视阳气;兼顾益气养阴,调和阴阳;不忘守正创新,巧用活血;同时合用时方,相得益彰。所选医案中,张杰教授主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瓜蒌薤白三方治疗心绞痛、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真武汤合己椒苈黄丸治疗心力衰竭,辨证精准,圆机活法,疗效显著。[结论] 张杰教授应用经方辨治心脏疾病经验丰富,独具匠心,对发挥经方治疗心脏疾病的独特魅力、使用古代经方治疗现代疾病以及经方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脑卒中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房颤合并冠心病抗栓方案或抗栓达标情况探讨方面,对于不同用药方案之间远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 对房颤各抗栓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各年龄组用药方案及1年内房颤相关终点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NVAF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房颤类型(阵发性、永久性、持续性、长程持续性)、合并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肌钙蛋白T(cTnT)、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及随访1年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全因死亡及再入院情况。按抗栓方案不同分为无抗栓组(42例)、阿司匹林组(21例)、氯吡格雷组(51例)、联合组(25例)、华法林组(49例)、达比加群组(89例)、利伐沙班组(77例),按年龄不同分为<65岁(60例)、65~75岁(92例)、>75岁(202例),并比较不同抗栓方案及年龄间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联合组男性占比高于无抗栓组,华法林组年龄小于氯吡格雷组,利伐沙班组阵发性房颤占比低于联合组,无抗栓组、华法林组冠心病占比低于氯吡格雷组、联合组,联合组冠心病占比高于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组,联合组cTnT水平高于无抗栓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组,氯吡格雷组HAS-BLED评分高于达比加群组(P<0.05)。不同抗栓方案治疗 1年内总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4,P=0.054),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925,P=0.128)。不同抗栓方案治疗1年内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9)。不同年龄段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识别房颤并行抗栓治疗在预防血栓栓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抗栓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或者华法林,NOAC在预防血栓形成及出血方面不劣于华法林,但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对于高龄房颤患者,抗凝更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杰教授辨治泄泻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杰教授门诊,整理分析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从病因病机和辨治经验两方面对张杰教授治疗泄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附典型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张杰教授认为脾虚湿盛为泄泻的关键病机,脾虚以脾阳虚为要,湿有寒热之别,并独创"脾阳为本"和"肝脾建中"理论指导临床,主张脾阳为本、兼顾肾阳,亦重视肝脾建中、身心并治同时以寒热平调、中焦自衡为度,并且自拟验方建中化湿汤药用专长。所附验案一为脾肾阳虚、寒湿困中证治宜温脾暖肾、散寒化湿、涩肠止泻,方以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味;验案二为肝脾失调、湿热中阻证,治宜调和肝脾、化湿清热,方以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加味,均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张杰教授辨治泄泻,紧扣病机,重视"脾阳为本"和"肝脾建中"理论,并结合四诊,整体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