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腈吡啶酮为人工合成的双吡啶化合物 ,是氨力农(Amrinone)的碳腈衍生物 ,属新一代非洋地黄 ,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 ,通过大量实验资料和临床研究表明 ,该药通过选择性抑制磷酸二酯酶Ⅲ ,增加细胞内的cAMP浓度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扩血管作用及正性舒张作用[1] 。我院 1996年12月— 1999年 6月应用该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2 0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5~ 78岁 ,平均 5 1.2岁 ,其中风心病 10例 ,冠心病 2例 ,心肌病 5例 ,肺心病 3例 ,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 6例 ,Ⅳ…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钠辅助治疗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否有效。方法: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丙戊酸钠进行8周治疗观察,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第8周末,PANSS总分下降&;gt;30%者4例(11.1%),&;gt;20%者10例(27.8%),BPRS下降&;gt;30%4例(11.1%),&;gt;20%者11例(30.6%),副作用少且轻微。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幻觉和兴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我院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PTCA 支架置入术,观察移动式数字成像系统(小C臂)在行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5±9)岁,均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其结果按AHA分段标准进行记录,选择39例患者行PTCA 支架术.结果CAG阳性率为71.21%,其中单支为21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15例,左主干十三支病变1例,心肌桥1例.需扩张病变66处,A型病变40处,B型病变18处,C型病变8处,前降支病变24处,回旋支16处,右冠病变26处.冠脉造影后即刻冠脉介入32例.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9例,直接PTCA 支架置入21例.共置入支架56个(其中药物支架3个),手术成功率93.75%.结论应用移动式数字成像系统(小C臂)开展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经济,安全,成功率高,值得在中下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我院骨科将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中,并与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实验对象为2007年至2010年我院骨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科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20~21岁.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在治疗哮喘特别是儿童哮喘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近年来接诊的轻中度哮喘患儿病例80例,平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并统计分析,包括记入2组患儿的哮喘发作频率、喘息持续时间、每天平喘激素使用量及随访6个月内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儿有效率分别为90.0%、82.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个6月,治疗组、对照组患儿复发率分别为7.5%、17.5%,治疗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哮喘具有临床效应,可缩短治疗哮喘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并且可有效预防哮喘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将286例患儿分为哮喘组和非哮喘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哮喘家族史、喂养方式、卡介苗接种、免疫球蛋白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接种卡介苗情况、使用免疫球蛋白情况、母乳喂养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显著因素(P<0.001)。结论合理使用免疫球蛋白、积极接种卡介苗、倡导母乳喂养可以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支气管哮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谢青璇  李小芳  谢龙  王娴  曹怡  梁由单 《中草药》2021,52(6):1614-1622
目的优化大黄素(Emo)与小檗碱(Ber)壳聚糖双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考察其稳定性及溶出度。方法以壳聚糖(CS)为载体,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包载大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小檗碱,得到载药纳米粒(Emo/HP-β-CD-Ber-CS NPs),以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最后对纳米粒的最佳冻干条件进行筛选,考察保护剂种类和用量。并对制剂进行表征和溶出度考察。结果优化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3∶1,小檗碱与载体质量比为0.166∶1,Emo/HP-β-CD与载体质量比为0.2∶1。测得Emo/HP-β-CD-Ber-CS NPs的平均粒径为(178.0±2.0)nm,PDI为0.187±0.006,平均OD值为0.9536,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大黄素和小檗碱的载药量分别为0.34%和0.95%。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纳米粒胶体溶液在9 d内以4℃储存物理性质稳定,以6%葡萄糖为保护剂制得的冻干制剂效果较好,复溶迅速,再分散后的平均粒径为(161.8±4.8)nm,PDI为0.263±0.047。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药纳米粒冻干粉溶解度和溶出度显著提高。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用于Emo/HP-β-CD-Ber-CS NPs制剂的处方优化,精度高,预测效果较好,且Emo/HP-β-CD-Ber-CS NPs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10.
王娴 《中医药导报》2007,13(4):86-86,103
文章对风箱树的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进行初步研究,为利用其资源和评价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