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更清楚地了解药物对神经元的损伤和保护作用,在体外对新生大鼠(0-1d)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谷氨酸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性神经毒损伤模型。通过检测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泄漏率和相关显微镜下对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发现只有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对谷氨酸兴奋毒损伤最敏感,神经元的兴奋毒损伤对谷氨酸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信赖性或接触时间依赖性关系,提示谷氨酸通过与其受体结合造成神经元兴奋毒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植入的可行性.[方法]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收集成人脊柱标本30例,在CT横断面扫描图像上测量如下数据:椎弓根宽度a,进钉点到椎体前缘的距离b,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c,椎弓根纵轴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A,在侧位片上测量椎弓根纵轴与操作台垂直线的夹角B,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图像上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进钉点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对照组采用Ebraheim法定位进钉点,置钉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有无穿破椎弓根内侧或外侧壁及穿破程度,按照穿破程度进行分级:A=完全位于椎弓根内;B:穿破程度<2 mm;C=穿破程度2~4 mm;D=穿破程度>4 m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T3-10水平螺钉穿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T 11,12:两组的穿破率相当.在T 3-18水平,螺钉的穿破程度(C,D级)明显高于其他节段,与椎弓根在这些节段横径变小有关;T 1-12,实验组中C,D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进钉点到棘突中心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用于定位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可以明显提高螺钉在水平方向上的植入准确性.尤其在L 3-10节段,而且特别适合由于解剖变异,外伤,肿瘤破坏等原因使关节突关节,横突等解剖标志发生改变时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亦可以在正常解剖情况下作为传统定位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昆明山海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TH5 90和TH5 95对小鼠灌胃,以观察TH5 90和TH5 95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碳粒廓清试验,血清溶血素测定及迟发超敏反应提示,上述两种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无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4.
唾液和血清性甾体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李文琦,周激文,李欣,枢建民,汤国民近年来有人报道,静脉采血可使某些患者精神紧张,使血中某些激素水平突然升高[1],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血中性甾体激素的测值为血循环中的总浓度,不能代表有生物学活性的游离激素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求一种可用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诊断的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胶体金标记蛋白为显示剂,建立检测MCTD患者血清中抗鸡卵核72000蛋白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结果本实验重复3次,在66例MCTD患者血清中平均有53例检出该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0.30%(53/66);硬皮病(PSS)42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DM/PM)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3例均未测出有交叉反应;98例正常对照人群检测均为阴性.53例血清中抗鸡卵核72000蛋白抗体阳性的MCDT患者在治疗前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为496.62±19.96,治疗后为295.68±20.38;该抗体与MCTD活动指数、ANA滴度及抗nRNP抗体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DIGFA检测MCTD患者血清中抗鸡卵核72000蛋白抗体,对MCTD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疗效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的膳食结构、营养现况和营养相关疾病,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居民合理饮食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是家庭抽样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的方法,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等。[结果]上海市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达人均408.9g/d;奶类、水果消费量基本达到推荐量,分别为人均100.3、108.1g/d;但畜禽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多,分别为人均136.8、49.6、9.9g/d;谷类食物偏低,为人均339.0g/d;蔬菜消费不足,为人均309.9g/d。居民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大多数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充足,但钙、维生素B1仍不足。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较低,分别为6.4%、7.6%;但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分别为29.2%、3.8%、31.3%、8.1%、25.3%。[结论]上海市居民膳食状况有较大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基本营养素摄入得到满足,但某些营养素依然缺乏;营养相关性慢性病患病率将是上海市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ost-wash total mobile sperm count,PTMC)对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病因引起不孕不育症患者的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单纯以少、弱精子症为适应症接受IUI治疗的12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进行分组,A组19个周期:10×10~6、B组71个周期:10×10~6~20×10~6、C组35个周期:20×10~6,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结果:周期总临床妊娠率15.20%,A组周期妊娠率10.53%,B组周期妊娠率16.90%,C组周期妊娠率14.29%,各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由少、弱精子症引起不育的患者行IUI治疗,即使PTMC10×10~6也能获得一定的妊娠率。(2)精液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对IUI的妊娠率有一定影响,但妊娠率并非一定随着PTMC的增多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血浆P物质(S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9例AECOPD老年患者和32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浆SP浓度,计算BODE指数评分,比较COPD患者血浆SP浓度和BODE指数相关性。观察AECOPD老年患者1年死亡率和急性发作者血浆SP浓度情况。结果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及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浓度与BODE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1)。死亡和1年内2次以上急性发作者血清SP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AECOPD老年患者血浆SP水平可以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对AECOPD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HBsAg阴性和阳性献血者血样HBV DNA存在的确认并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特征。方法使用EIA/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19 397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把109例乙肝不合格样品分成3类(HBs Ag+/NAT+、HBs Ag+/NAT-、HBs Ag-/NAT+),通过跟踪检测,确认为OBI毒株10例、HBV窗口期感染期3例和5例缺失追踪的HBs Ag-/HBV DNA+样品,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HBV病毒载量,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S基因片段并测定序列,与B/C基因型HBs Ag+/HBV DNA+阳性野毒株序列比对。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经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快速试纸筛查后的HBs Ag阳性检出率为0.34%(66/19 397);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流行率范围为1∶1 939-1∶1 293,HBV窗口期感染流行率范围为1∶6 465-1∶2 424;10例OBI样品其病毒载量介于不能定量至112.0 IU/m L(中位数98.5 IU/m L)。10例OBI样本在S蛋白区(nt215-710)出现随机变异,OBI样品S区氨基酸置换率显著高于野毒株(P0.000 1),有4、2、3个OBI样品分别在CTL表位21-29、86-96、172-180出现L21S(2)、K/R24E(1)、I25M(1)、L88P(2)、S172F/L(2)、V178T(1)变异;OBI非CTL表位免疫区的氨基酸置换率亦显著高于野毒株(P0.05);其中1个OBI样品在nt636发生缺失变异。结论深圳献血者OBI流行率有增高趋势,OBI发生机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S蛋白区变异,特别是免疫活性区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桐油联合阿维A酸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桐油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桐油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价桐油组及对照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IL-17、IL-22、TNF-α和IL-23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桐油组的总有效率(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皮损中IL-23、IL-17、IL-22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桐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略高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桐油外敷联合阿维A酸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皮损组织中IL-23/Th17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