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频谱多普勒技术在慢性肾功能损害定量分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主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集52例104个肾数不同病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与155例310个正常肾数样本,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里的频谱多普勒技术,于二维灰阶B超显像的基础上加彩,在清晰显示主肾动脉血流时采样,测量主肾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 肾功能代偿期主肾动脉呈高速低阻频谱与正常主肾动脉血流参数接近;肾功能衰竭期呈低速高阻频谱。主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随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减慢,阻力指数随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 频谱多普勒技术能较定量地反映慢性肾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客观地分析病变进展的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术或者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不仅能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且能延长生存时间[1].目前,两对穿切线野是最常用的胸壁照射技术,但单纯切线野在保证胸壁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却使部分心脏和肺受到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理念的乳腺癌影像学PBL教学效果。方法 以广州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三年级)为研究对象,共192人,分为A、B、C、D四个组,每组再分1~5个小组(9~11人/组),以乳腺癌为案例,开展基于MDT理念的肿瘤影像学PBL教学活动。MDT教学团队由影像学、放疗肿瘤学、肿瘤(乳腺)外科学等专业学科临床医师组成。用形成性评价方法评价其教学效果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以满分为100分计算,各组教师对学生在PBL课中表现的量化评价结果分别为(86.6±7.8)、(87.1±8.1)、(83.9±6.5)、(88.1±4.5)和(85.1±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4,P=0.388)。学生对教师总的正面评价率为96.28%,正面评价率最高和最低分别为98.36%和94.08%,各组教师之间的评价率部分教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4,P=0.032),差异表现在教师组1与5之间(Z=2.245,P=0.025)、3与4之间(Z=2.217,P=0.027)和3与5之间(Z=2.761,P=0.006)。学生对自己总的正面评价率为87.33%,负面评价率为12.67%。结论 基于MDT的乳腺癌影像学PBL教学效果良好,形成性评价方法可客观、有效地评价其教学效果,但评价标准项目的具体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技术对胎儿唇腭裂显像的优劣。方法 对生育唇腭裂患儿的23例孕妇,对照其产前行二维超声检查以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诊断技术,在观察胎儿唇腭裂时.图像各有优劣。二维超声成像快速、手法易掌握,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要获取理想的图像,在操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积累,懂得这些技巧和方法、运用该技术行临床诊断将会更得心应手,可以用最短的检查时间、取得最理想的目的图像。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时,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配合完善,可为产科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温戈  姚红霞 《医学综述》2014,20(18):3309-3311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手术治疗是局部治疗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微波消融是近年不断推广应用的一种肿瘤局部控制的微创治疗方法,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1-chTNT)为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治疗手段,微波消融联合131 I-chTNT可望明显提高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仪(SPECT/CT)多模式显像则为肺癌综合治疗疗效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有效的非创性影像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 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 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 0.11~1.90,P=0.268)。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eld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5F—IMRT)以及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modulatedarc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探讨直肠癌术前适形放疗理想的计划模式。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2—01—17—2012—07—23收治的12例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对12例患者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辅助性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lini—caltargetvolume,CTV)范围,设定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为CTV外放:头脚方向0.9cm,侧方0.8cm,前后方0.7cm。分别进行3D-CRT、5F-IMRT及VMAT计划设计,比较3者靶区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3D-CRT计划PTV2的适形指数(conformityindex,CI)为0.623±0.074,5F-IMRT计划为0.699±0.059,VMAT计划为0.710±0.060,5F—IMRT及VMAT计划PTV2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优于3D-CRT计划,F=6.103,P=0.006;3D-CRT计划PTVl的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index,HI)为1.063_4-0.012,5F—IMRT计划为1.046±0.011,VMAT计划为1.047±0.010,5F-IMRT及VMAT计划PTVl剂量的均匀性亦优于3D-CRT计划,F=5.980,P=0.006。VMAT中小肠接受剂量〉35Gy照射体积(V35)为(8.61±6.43)%,优于3D-CRT的(11.94±9.22)%及5F-IMRT的(10.43±6.81)%,F=0.602,P=0.008;VMAT中小肠接受剂量〉40Gy照射体积(V40)为(5.63±4.68)%,优于3D-CRT的(7.64±6.18)%及5F-IMRT的(6.65±5.42)%,F=0.437,P=0.049;VMAT中小肠接受剂量〉45Gy照射体积(V45)为(2.79±2.69)%,优于3D-CRT的(5.09±4.50)%及5F-IMRT的(3.40±3.36)%,F=1.127,P=0.036。3D-CRT膀胱5%体积所受最低剂量(D5)、接受剂量〉30Gy照射的体积(V30)均小于5F-IMRT及VMAT,F值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E~ⅡE期原发鼻腔与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别。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1年本院初治的273例患者,其中ⅠE期184例,ⅡE期89例。原发鼻腔(NC-NKTL)209例和原发韦氏环(WR-NKTL)64例。258例(94.5%)患者先接受化疗,多数患者接受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放疗中位剂量为54 Gy。结果 与NC-NKTL相比,WR-NKTL中ⅡE期和有B症状者显著增多。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相近(88.7%和87.9%,P=0.869)。随访率96.3%,随访时间满5年者196例。5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52.6%和41.4%,其中NC-NKTL的5年OS有高于WR-NKTL的趋势(57.0%∶39.0%,P=0.062),而5年PFS则高于WR-NKTL的(46.7%∶25.8%,P=0.019)。结论 早期原发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较原发鼻腔病变更易发生全身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临床上考虑提早放疗和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早期(病理N1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术后局部或区域复发(LR)间关系,探讨改进个体化辅助放疗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9年本院手术的 547例病理T1~2N1M0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未行放疗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三阴型,比较LR复发率(LRR)及LR生存率(LRFS),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LR风险进行分组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LRR、LRF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 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三阴型分别占30.0%、48.6%、9.3%和12.1%。随访率97.1%,随访时间满5、10年者分别为334、12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LR风险比Luminal A型高,5年LRR分别为19.0%、14.9%与5.3%(χ2=4.28、5.02,P=0.026、0.015),LRFS分别为73.5%、80.6%与91.1%(χ2=7.27、4.77,P=0.005、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年龄≤35岁、pT2期病变是LRR及LRFS的不良预后因素(χ2=2.29、2.08、18.22、6.86,P=0.020、0.016、0.001、0.005及 χ2=1.90、1.41、8.58、3.94,P=0.006、0.025、0.002、0.039)。有以上0、1和≥2个危险因素者 10年LRR分别为4.3%、14.1%和31.9%(χ2=28.03,P=0.000)。结论 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N1早期乳腺癌患者间LR风险,具有多个危险因素者应接受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