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28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侧凸翻修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l),平均输血量643.3mk(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2年11月手术治疗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评价手术前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旋转度(Nash-Moe法)及顶椎偏距等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躯干偏移术前平均2.17(0.5~8.0)cm,术后平均1.41(0.5~3.5)cm;顶椎旋转度手术后平均改善1°;顶椎偏距术前平均4.57(1~8.1)cm,术后平均2.14(0~5.5)cm.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88°(49°~110°),术后平均42°(10°~90°),矫正率为46.38%(18.18%~81.54%),最后一次随访平均46°(11°~96°),平均丢失4°.胸椎后凸术前平均20°(-10°~52°),术后平均23°(0°~35°),最后一次随访平均24°(0°~35°).5例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后凸85°纠正至术后的平均后凸10°.共有3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假关节予密切随访,1例出现右股前区皮肤麻木经对症治疗1周后消失,1例腰段失代偿者行后路翻修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三维矫形器械可以对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进行有效地矫正.手术治疗的要点是充分考虑矢状面畸形的矫形、注意腰段或腰骶段的硬脊膜扩张、良好的植骨融合以及术后确切的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并发症多,治疗不当经常会产生严重后遗症。该文旨在观察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14例小儿肱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病人经全麻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6~12个月),所有骨折术后4周骨闸愈合良好,拔除克氏针,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2例暂时性神经麻痹病人术后12周和16周神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椎体活检术@金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沈建雄$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沙力进$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邱贵兴$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平肝、化湿两法对血压及血脂的影响 ,从反证的角度了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是否存在的湿浊因素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 ,观察平肝法、化湿泄浊法及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随机分成 5组 ,比较观察由天麻、钩藤、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等组成的平肝潜阳方药和由汉防己、银杏叶、虎杖、泽泻、玉米须等化湿利水方药及两方合用的平肝化湿法对SHR血压及血脂的变化。结论 :平肝法、化湿法及平肝化湿法在降压的同时 ,可调整血脂的代谢 ,以平肝化湿法最佳。  相似文献   
6.
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与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解平肝、化湿两法对血压及血脂的影响,从反证的角度了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是否存在的湿浊因素,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平肝法、化湿泄浊法及平肝化湿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比较观察由天麻、钩藤、川牛膝、杜仲、桑寄生等组成的平肝潜阳方药和由汉防己、银杏叶、虎杖、泽泻、玉米须等化湿利水方药及两方合用的平肝化湿法对SHR血压及血脂的变化。结论:平肝法、化湿法及平肝化湿法在降压的同时,可调整血脂的代谢,以平肝化湿法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Marfan syndrome and Marfanoid scoliosis,MMS)患者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肺功能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9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以胸弯(冠状面)为主的马方及类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共85例,其中年龄为11~19岁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0例(MMS组),男14例,女26例;收集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数值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析肺功能指标与年龄、冠状面Cobb角、胸后凸Cobb角、胸弯柔韧度之间的关系。并与同期住院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的相匹配的80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肺功能参数进行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患者年龄及相关脊柱侧凸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S组患者中肺功能处于中、重度损害的比例(11/40)显著高于AIS组(5/80)(P0.05)。MMS组患者FEV1、FVC均明显小于AIS组患者(P0.05);P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组患者FEV1、FVC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性负相关(r=-0.444、-0.524,P0.05);FEV1、FVC、PEF与年龄之间呈正显著性相关(r=0.363,0.326,0.348,P0.05);FVC与胸弯冠状面柔韧度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321,P0.05);FEV1、FVC与胸椎后凸角均无显著相关性。AIS组患者FEV1、FVC、PEF等指标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性负相关(r=-0.338、-0.293、-0.253,P0.05);FEV1、PEF与年龄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86、0.341,P0.05);FEV1与胸后凸Cobb角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238,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结论:MMS患者肺功能损害较AIS患者严重,其肺功能主要受胸弯冠状面Cobb角、年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长棒撑开术中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进行的65例141次生长棒撑开手术,在生长棒撑开术中,运用MEP和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C3、C4,记录外周肌源性MEP,SEP监测采用刺激双侧胫后神经,记录电极采用Cz-CPz。阳性诊断标准: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75%,SEP波幅下降50%或潜伏期延长10%。结果:141例次撑开手术中成功获得具有监护价值且重复性较好MEP 139例次,检出率98.6%,全程失败2例次(占1.4%);SEP成功监测140例次,检出率99.3%,失败1例(占0.7%)。所有患者均能成功记录到一种以上的诱发电位。本组141例次手术中未出现MEP及SEP监测阳性。所有患儿术后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神经功能监测结果均为真阴性。结论:生长棒撑开术是简单安全的手术操作,但是,运用MEP和SEP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以为生长棒撑开术提供客观的安全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对伴有肋骨侵入椎管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后凸(neurofibromatosis kyphoscoliosis type 1,NFK-1)患者行单纯后路矫形手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13年4月共收治8例伴肋骨侵入椎管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7~24岁,平均12.9岁。所有病例肋骨侵入椎管内节段均在侧凸顶点附近1个椎体节段,术前肋骨椎管占位比平均32.86%。其中7例接受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1例接受生长棒矫形,均未对突入椎管内肋骨进行直接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线片、CT、脊髓造影后CT(CTM)或MRI,对侧后凸Cobb角、躯干偏移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复习病历,记录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3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60ml。固定节段平均为10.1个节段。手术前后胸段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67.00°和34.38°,平均矫形率为48.7%。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62.50°和31.25°,平均矫形率为49.9%。平均随访时间22.9个月,末次随访时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及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35.75°和33.3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35.88mm、15.63mm和14.00mm;矢状位躯干平衡分别为35.13mm、18.13mm和15.50mm。手术前、后椎体旋转度分别为2.25°和1.88°,顶椎偏距分别为49.38mm和35.81mm。7例患者术后复查CT肋骨椎管占位比由术前33.36%减小为术后26.57%;2例肋骨位置未见明显变化,5例肋骨不同程度复位。2例患者术前有胸痛症状,术后胸痛症状均缓解;1例术前右下肢巴氏征(+)、踝阵挛(+),术后3个月随访病理征转阴性,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对于无神经损害症状伴有肋骨侵入椎管内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脊柱侧后凸患者,对胸段脊柱直接矫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2002年间我院收治的脊髓纵裂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脊髓纵裂30例,女性22例(73.3%),男性8例(26.7%),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畸形30例(100%),背部皮肤病变13例(43.3%),下肢神经缺陷12例(40.0%)。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27例(90%),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的比例分别为77.8%(14/18)、88.9%(8/9)、100%(16/16)、91.7%(11/12)。纵裂位于胸段15例,腰段4例,颈段及胸段l例,胸段及腰段9例,颈段、胸段及腰段1例;骨性纵裂6例。纤维性纵裂21例,混合性纵裂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1例(3.3%)。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4例(13.3%),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纵裂23例(76.7%),未行任何手术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脊髓纵裂临床少见,以女性患者较多,往往以脊侧凸为首发表现,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纵裂多位于胸段及腰段,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时要注意对脊髓纵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