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高等院校,在我国急需高科技人才富国强民的世纪之交,肩负着培养振兴科技、振兴民族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不断地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下面笔结合免疫学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8 1年首例艾滋病 (AIDS)患者发现以来已近 2 0年 ,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手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仍继续蔓延。 1999年全球AIDS患者及HIV感染已达3430万。我国虽尚属低流行国家 ,但仍存在潜在爆发流行的危险。据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已超过 40万 ,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形势严峻。众所周知 ,HIV/AIDS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发生结核病的概率是HIV(- ) /PPD( )者的 30倍 ,因此我国如对AIDS控制不住 ,HIV/TB双重感染的危险性将增加。此外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多起AIDS并发的耐多药结…  相似文献   
3.
应用ELISA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抗体最佳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了影响ELISA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抗体结果的有关因素 ,筛选出抗原最佳浓度为2 5 μg/ml、患者血清稀释度为 1∶40、酶结合物浓度为 1∶10 0 0 ,此时P/N值最大 ,非特异现象最弱。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胞浆蛋白质抗原的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H37Ra株苏通培养基培养物化学灭活,低温高速离心,超声波裂解,SephadexG-200柱层析,获得3个峰,制备了3种胞浆蛋白质抗原。经与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参比血清、阴性参比血清及各种分枝杆菌高免兔血清的ELISA检测,并与PPD、聚合OT及菌体PP等抗原比较,结果表明:第二峰的胞浆蛋白质抗原的特异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对36例子宫内股异位症(EndomtrisisEMS)患者的外周血及腹腔液进行了sIL-2R、TNF-α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EMS患者sIL-2R、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T细胞亚群CD4 及CD4 /CDS 比值明显升高(P<0.01)。实验结果显示EMS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对 30例红斑性狼疮患者 (SLE)的外周血进行了细胞免疫检测与体液免疫检测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SLE患者SIL - 2R、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T细胞亚群CD3 低、CD4高、CD8低 ,CD4/CD8比值下降 ,B淋巴细胞增加。结果显示SLE患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调节和制约失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世界上受结核病菌感染的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1/3。我国肺结核病死率约为13.89/10万,占各种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并有上升趋势[1]。结核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的胞内寄生菌,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仅对结核病的细胞免疫研究现状与今后的展望加以综述。1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 T淋巴细胞在胸腺…  相似文献   
8.
T细胞表面具有能特异地识别抗原的结构,称此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目前,已知 TCR有两类,一类是由 α链和 β链组成的 TCR αβ,另一类是由 γ链和 δ链组成的 TCR γδ。迄今为止,关于 TCRγδ细胞的生理功能、识别抗原的特点及发育问题等方面还所知不多。该方面的研究远不如 TCRαβ细胞那样详尽。但已有资料表明,γδ T细胞参与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多种免疫过程,并在粘膜及上皮部位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现就γδ表型T淋巴细胞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γδ T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赤芍总甙(TG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为TGC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c—myc mRNA表达,电镜观察凋亡小体。结果:TGC治疗组出现Ap峰GO-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下调相关基因Bcl-2蛋白和c-myc mRNA表达水平。TGC组电镜可见细胞内膜结构完好,染色质边集,细胞核形成核带和核突,凋亡细胞数目较多,有新月形或花环状(凋亡小体形成)。结论:TGC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c-myc mRNA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许惠玉  汪广荫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70-1272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实验性肿瘤治疗新方法的深入探索,为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抗肿瘤治疗开辟了研究免疫学机制新领域,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关于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日益被人类所重视。通过对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的概述,撂索其机理为细胞毒作用诱发Fas/FasL系统;细胞因子TNF—α、IL-2、IL-3、NK细胞、TGFβ1,等诱导细胞凋亡;激素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诱导胸腺细胞凋亡。揭示中医药单体及有效成分可作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及免疫抑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