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3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欧杰雄,胡兆科视乳头周围脉络膜硬化是原发性脉络膜硬化(Primarychoroidalsclerosis)的一种临床表现[1]。其特征为脉络膜血管的变性。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遗传性疾病[2]。本病临床上不...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眼部不良反应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检查方法所限,人们无法详细观察虹膜后组织对视网膜光凝术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短脉冲模式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短脉冲模式扫描激光(PASCAL)系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PASCAL-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43例7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32只眼,女性24例38只眼;年龄45~77岁。视力≥0.1者62只眼,<0.1者8只眼;伴黄斑水肿者18只眼。严重非增生型DR(NPDR)28只眼,增生型DR(PDR)4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1次PASCAL-PRP治疗。伴黄斑水肿者应用PASCAL单点模式和黄斑模式(MAC A+MAC B)。观察治疗后1年患眼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 70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者分别为10、53、7只眼;黄斑水肿改善、加重、稳定者分别为38、12、20只眼。PDR 42只眼中,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0只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灶稳定11只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灶活动11只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灶活动者,随访期间给予1~2次补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因玻璃体积血、出现增生牵拉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3只眼。结论 PASCAL可以选择多种模式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眼底血管造影和视野特征.方法 对173例321眼0~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荧光造影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1眼中有视神经病变者共155眼,占48.3%.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视力下降明显.眼底检查可有视盘水肿、色淡、充血等多种改变.荧光造影中主要表现为视盘新生血管40眼,占25.8%、视盘充盈缺损21眼,占13.5%、视盘水肿45眼,占29.0%及视盘晚期染色49眼,占31.6%.0期DR患者中,25.9%视神经有异常改变.Ⅰ~Ⅴ期DR患者视神经异常率分别为25.0%,37.5%,43.0%,65.1%,85.1%.结论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发生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但两者不平行.荧光造影检查对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是影响视力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引起眼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挫伤后脉络膜、视网膜循环改变在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眼挫伤患者的30只伤眼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结果19只眼FFA表现为视盘象限性或全部弱荧光(视盘缺血性改变),占63.3%,视盘象限性弱荧光区和脉络膜延迟灌注区相连。26只眼出现局部脉络膜灌注不良,占86.7%。其中16只眼为局限性充盈迟缓,脉络膜荧光完全充盈时间:最短1 min 50 s,最长5 min 43 s;10只眼为 局限性充盈缺损。视网膜脉络膜充盈时间倒置6只眼,占20.0%;脉络膜及视网膜中央血管系 统充盈均延迟者5只眼,占16.6%。在脉络膜局部灌注不良的部位均出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的损害。结论ICGA可清 楚地显示眼挫伤后脉络膜循环的改变,结合FFA同步检查,可对眼底损害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22-124)  相似文献   
6.
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1例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有关献。结果 1例罕见严重双眼内源性化脓性眼内炎患,多次误诊,治疗无效,后经正确诊断,并及时采用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射等非常规治疗,不仅保住了眼球而且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当双眼葡萄膜炎对激素、抗生素等治疗不敏感时,应当考虑内源性眼内炎的可能,及时的玻璃体切割术,对挽救视力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视神经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住院的视神经炎患儿 45例 (85眼 ) ,对其发病眼别、时间、入院视力、眼底改变及治疗效果等因素逐一进行分析。结果  45例视神经炎患儿双眼发病的比例 (88 9% )是单眼发病 (1 1 1 % )的 8倍 ,发病时间在 1周以内就诊的超过 5 0 % ,视力下降至 <0 1者 63 5 % ,视乳头有炎症表现者占 62 3 %。最终视力恢复至≥ 1 0者占患眼的 42 4%。最终视力与入院视力及发病时间相关 ,与使用激素的种类及剂量无明显相关。结论 视神经炎患儿双眼发病多、起病急、视力下降明显 ,但预后较好。激素治疗不影响最终视力 ,但早期使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及神经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眼底改变。治疗效果和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总结213例(321眼)临床诊断为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并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部分患者随访结果。结果:玻璃体积血211眼(65.7%),血管白鞘190眼(59.2%),视网膜新生血管126眼(35.2%),视网膜脱离89眼(27.7%),黄斑水肿48眼,占15%,经过各种治疗后,平均视力提高0.12。结论:本病眼底表现复杂,以玻璃体出血,血管白鞘和视网膜出血最为多见,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视力。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欧杰雄  胡兆科 《广东医学》1995,16(12):811-813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治疗效果分析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510060)欧杰雄,胡兆科,黄伟青,刘顺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往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或发生并发症而失明[1].现将我院收治的73例该病患者73眼的眼底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血脂水平,探讨血脂水平与NAION的关系.方法 测定236例NAION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80名正常健康者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比较NAION组和对照组总体血脂水平.根据年龄分布情况,将两组受试者分为<40、40~49、50~59、60~69和>70岁亚组,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NAION患者血脂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平均胆固醇为(5.48±1.23)mmol/L,甘油三酯为(1.58±1.14)mmol/L;对照组平均胆固醇为(5.44±1.14)mmol/L,甘油三酯为(1.56±1.25)mmol/L;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0.10;P值均>0.05).NAION组和对照组男女性之间,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t=1.36、-0.40,P值均>0.05;女性:t=0.37、0.59;P值均>0.05).NAION组与对照组各年龄亚组之间,平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脂水平较正常健康者无显著性差异,高血脂水平不是N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