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需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检验与分析能力,但受条件限制,部分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虚拟仿真技术具有突破现实条件限制,模拟真实环境的特点。为此,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HIV感染免疫诊断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应用于教学。通过本项目开展混合式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规范检测流程,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研究氯化汞暴露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观察氯化汞引起生精细胞和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取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氯化汞剂量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共4组,各处理组分别以0.5、1.0、5.0 μmol/kg氯化汞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平均光密度值;透射电镜观察生精细胞和附睾精子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种不同剂量氯化汞组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5.0 μmol/kg氯化汞组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各氯化汞处理组生精细胞核膜、染色质、线粒体、附睾精子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且随氯化汞浓度的增加,超微结构病理变化越明显.结论:小鼠汞暴露可导致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显著性改变,生精细胞和精子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ND5基因12338、12358和12406位点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按照WHO标准收集55例弱精子症患者和33例精子活力正常者的精液标本,通过PCR及测序检测miND5基因12338、12358和12406三个位点的突变,分析比较两组基因突变频率及活力的差异。结果:弱精子症组中精子miND512338突变率(为i0.91%)、12358突变率(为9.09%)、12406突变率(为12.73%)和三位点总突变率(为32.7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09%、3.03%、3.03%和15.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的精子活力发现,突变组与非突变组a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0.63±13.63)%、(30.61±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9.66±17.08)%、(41.44±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n1.12338T〉C、m.12358A〉G和m.12406G〉A可能与精子活力有一定的相美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研究氯化镉对睾丸指数及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取40只体重(19.5±2.5)g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以1、5、10μmol/kg氯化镉腹腔注射,隔天注射1次,共10次,同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第21天取小鼠双侧睾丸称重并计算睾丸指数;提取睾丸组织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纯化后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结果:10μmol/kg氯化镉组睾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未检测到小鼠睾丸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的突变。结论:10μmol/kg浓度的氯化镉可致小鼠睾丸指数降低,氯化镉短期处理(21d内)未能引起小鼠睾丸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睾丸指数与细胞线粒体ATPase6、D-Loop基因突变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氯化汞对离体小鼠骨髓细胞和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化汞对小鼠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利用彗星试验(SCGE)技术检测0.01、0.1、1.0mmol/L氯化汞对离体小鼠骨髓细胞和睾丸细胞的DNA损伤.结果:0.01 mmol/L、0.1mmol/L、1.0 mmol/L氯化汞处理组骨髓细胞DNA损伤率分别为12.8%、57.2%和100%,与阴性对照组(5.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睾丸细胞DNA损伤率分别为26.7%、45.5%和98.0%;这与阴性对照组(6.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相应的彗星细胞DNA迁移长度分别为:骨髓细胞(20.38±2.98)、(51.72±5.15)、(92.91±3.28);睾丸细胞(19.29±1.63)、(27.77±3.01)、(66.31±3.11);分别与阴性对照组[(12.32±0.61),(15.15±1.35)]相比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氯化汞可引起DNA链损伤,且损伤随着氯化汞剂量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封闭群小鼠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ICR小鼠线粒体ATPase6和D—Loop基因多态性及封闭群ICR小鼠遗传稳定性。方法在一个亲本雌鼠100只繁殖产生的共1000只后代群体中随机取12周龄雄鼠20只,提取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PCR扩增小鼠线粒体ATPase6和D-Loop基因,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小鼠线粒体标准序列比对,比较20只小鼠的序列差异。结果检测的20只小鼠ATPase6和D—Loo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且与小鼠线粒体标准序列完全一致。结论ICR小鼠群体内未检测到ATPase6和D—Loop基因的多态性变异,该群体具有较好的线粒体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基因ND3、ND4L核苷酸变异与弱精子症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弱精子症(AST) 精子线粒体DNA ND3、ND4L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探索弱精子症致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弱精子症患者50例,年龄匹配的对照42例,用密度梯度离心将弱精子症患者和对照组的不同活力精子进行分离,扩增线粒体ND3、ND4L基因,测序和比对,比较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线粒体ND3、ND4L基因核苷酸变异和单体型差异。结果: 在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中共检测出22个变异位点,其中A10157G和A10313C未见报道,G10320A、A10398G、T10609C为错义突变。A10398G和C10400T核苷酸变异率在弱精子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10310A核苷酸变异率在弱精子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体型分析可见弱精子症组单体型N百分率(33/50)显著高于对照组(14/42)(P<0.05),单体型R9在弱精子症组(15/50)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42)(P<0.05);单体型F1、F2和R9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显著低于单体型M和M rest(P<0.05)。对弱精子症同一病例不同活力精子进行检测,有2例不同活力的精子的线粒体单体型存在差异,活力好的精子为单体型M,而活力差的精子为单体型N;在50例弱精子症中有2例活力中等和活力差的精子标本中检测出G10310A异质性突变,而在活力好的精子标本中无G10310A突变。结论: 线粒体单体型与精子活力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线粒体DNA 10398G-10400T多态性可能是精子活力的有益因素,线粒体DNA G10310A突变可能是精子活力的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8.
检测Herceptin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多种显微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种显微技术在检测细胞凋亡中的应用.方法:以Herceptin诱导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应用Gieamsa染色光镜,EB和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Annexin V/PI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在Herceptin作用下,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到乳腺癌SKBR-3细胞出现不同方面的明显凋亡特征.结论:不同显微技术各有优缺点,要客观地证实凋亡的发生,应联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镉暴露对雄性小鼠精子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1、5、10 μ mol/kg浓度氯化镉腹腔连续暴露小鼠,每天1次,连续5 d,测定睾丸指数和精子相对计数;同时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睾丸生精细胞DNA损伤率和迁移长度.结果:三种剂量氯化镉处理组睾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睾丸精子相对计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生精细胞DNA损伤率和慧星细胞迁移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剂量增加DNA损伤率和慧星细胞迁移长度也显著增加.结论:DNA链断裂可能是镉引起生精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53基因第5~6外显子点突变与儿童白血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14例儿童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细胞P53基因第5~6外显子点突变检测.结果14例儿童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经PCR-SSCP检出l例发生第5~6外显子点突变(突变率7.14%).结论儿童白血病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