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泌尿生殖系炎性假瘤 (IPT)少见 ,我们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儿 ,男 ,9岁。因肉眼血尿 1个月 ,右侧腰痛 1周 ,伴轻度排尿刺激症状 ,于 2 0 0 1年 1 1月 8日就诊。无泌尿系统阳性体征。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形细胞。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实性占位 ,凸入膀胱 ,右肾重度积水。IVU右肾 60min未显影 ,膀胱右后壁可见充盈缺损。MRI示右输尿管下段梭形占位 ,凸入膀胱 ,未侵犯周围组织。MRU示右肾重度积水 ,膀胱图像与IVU近似。诊断 :右侧输尿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硬膜外麻醉下探查 ,术中冰冻切片提示炎性肿物 ,但切除后输尿管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比较俯卧位与斜卧位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从而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83例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不同体位分为俯卧位组(42例)和斜卧位组(41例)两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体位治疗方法后,斜卧位组患者的临床一期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的优于俯卧位患者的水平;在手术时间、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三项指标比较上,斜卧位组患者的水平显著的优于俯卧位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实践过程中,与俯卧位相比较,采用斜卧位经皮肾镜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及纯化方法。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结蛋白(desmin)、CD34、CD45、Sca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 ),CD34( ),CD45(-),Sca1( )。结论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肌源性干细胞,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稳定过表达Bcl-2蛋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探讨Bcl-2过表达对抗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经G418抗性筛选,PCR鉴定并命名为HK-2Bcl-2;原位杂交检测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甘油诱导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采用含重组Bcl-2浓缩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PCR和原位杂交显示G418抗性细胞克隆过表达Bcl-2;甘油注射后大鼠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Bcl-2逆转录病毒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上调,并能显著对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论 成功建立过表达Bcl-2蛋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Bcl-2;Bcl-2逆转录病毒显著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习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方式.建立丰富广泛的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库和教学专用影像资料库,并利用资料库进行教学是临床实习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安排准备充分的教学查房,并恰当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性蛋白FSCB(Fibrous sheath CABYR binding protein)在精子内的精细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并研究该蛋白在正常和畸形精子中的形态定位特征.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获得鼠睾丸曲精小管上皮中精子发生的时相性背景特征,然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FSCB蛋白在睾丸和精子内的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进行观察.结果:FSCB最初表达于长精细胞的第11步(时相Ⅺ),呈胞浆内弥漫性染色;随之从第11步(时相Ⅺ)至第15步(时相Ⅵ)表达逐渐加强;在精子形成的第15步(时相Ⅳ至时相Ⅵ)FscB开始向精子鞭毛迁移,最终于第16步(时相Ⅷ)FSCB蛋白整体局限定位于睾丸精子鞭毛上,胞浆内荧光染色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蛋自在正常精子中定位于鞭毛主段、精子头部、鞭毛颈段、中段和末段均无表达.在畸形精子中,该蛋白表达存在3种异常改变:①鞭毛内无阳性表达;②表达节段前移并缩短,提示这类精子缺乏中段;③呈现间断分布的串珠状改变.结论:FSCB是纤维鞘的重要组成蛋白,在精子纤维鞘形成的后期装配于其表面,可能是纤维鞘生物合成的最后装配步骤.该蛋白在畸形精子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与精子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男性原发性尿道鳞癌罕见,2001年版的坎贝尔泌尿外科学仅报道近500例[1],最近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病理形态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T24细胞,通过皮下接种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并于肿瘤生长至直径0.2~0.3cm、0.5~0.8cm、1.0~1.5cm时切除肿瘤,利用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形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CD31阳性细胞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动物接种后7~10天可见肿瘤生长,4周时肿瘤直径可达1cm以上,此后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切片HE染色可见肿瘤形态与人体肿瘤存在一定差异;较大肿瘤表面可见明显的血管增生及中心坏死液化。直径0.2~0.3cm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小于较大体积肿瘤(P<0.01)。结论:动物模型肿瘤与人体肿瘤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有待深入研究,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人体肿瘤。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35岁。因右侧腰部疼痛 5个月 ,血尿1个月 ,外院以抗生素治疗无效于 2 0 0 2年 9月 2 9日转诊我院。以往月经规律 ,无痛经及经血凝块 ,已婚 ,生育 1子 ,无手术史。体检 :右肾区叩痛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3次均未见癌细胞 ;B超示 :右肾占位 ,右肾积水 ;CT示 :右肾中下极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4.0cm× 5 .0cm ,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内见点状低密度区。结合疼痛、血尿、肿块三联征 ,初步诊断右肾占位性病变 ,肾癌可能性大。遂行右肾根治性切除。大体标本见 :右肾下极肿物6.0cm× 5 .0cm× 5 .0cm ,切面灰黄色 ,与周围肾组织边界尚清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炎性假瘤(1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9岁男性输尿管IPT患者,并复习文献就相关问题予以讨论。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尿管IPT。结论:IPT指组织炎性增生形成的肿瘤样团块,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难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输尿管IPT治疗大多仍需行外科手术,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