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善清相火;黄连入手少阴心经,善清君火;黄柏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善于疏肝脾泻湿热。《长沙药解》阐释药物的药性和功效,以"土枢四象"为纲,特色鲜明,不但有益于临床应用中药,对于学习和理解《伤寒论》也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变应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而激发的,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性疾病,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中医学对AR的认识及诊治有其独特之处,与西医亦有不少相通之处。本文粗析中西医对AR的认识,以及中医、西医在AR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的异同点;浅谈对于鼻鼽的中医药诊疗、预防、调摄等方面的心得体会,推崇"欲求常生,必扶阳气"的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复制变应性鼻炎的疾病模型,将48例模型大鼠分为空白组和治疗组(附子理中汤灌胃治疗),雌雄各半,每组24例。在模型建立后的0、1、3、7天分别评价两组的症状积分及取材检测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含量。结果空白组的症状积分始终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骨髓内皮祖细胞却持续减少(P0.05);治疗组的症状积分持续减少,且在第3天、第7天时与第0天比较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髓内皮祖细胞未见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比较,第3天、第7天的同期症状积分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而骨髓内皮祖细胞差异性在第7天显现出来(P0.05)。说明治疗组能有效、持续地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的症状,且能有效维持体内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含量。结论附子理中汤能在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的同时维持体内骨髓内皮祖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四圣心源》的关键学术思想是“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基于这种认识,鼻的生理功能的形成在于“清升浊降”,病理状态则是“浊阴上逆”,于是变应性鼻炎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肺气不清引起,肺气不清源于土湿胃逆。总结《四圣心源》的学术思想,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策略为“利水燥土,清肺降逆”,其中清肺降逆是治标,利水燥土是治本,通过标本兼治才能恢复“一气周流”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