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妊娠妇女凝血-抗凝与纤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探讨孕妇在不同状态下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3例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孕妇组43例和妊高征2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游离蛋白S(FPS);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与非孕妇的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43例孕妇和20例妊高征患者血浆PT、APT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缩短;TT延长率在妊娠组仅为1%,而妊高征为18%;两组Fbg水平增高明显;妊娠组F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妊高征患者表现明显降低;两组D-D水平均增高,且妊高征患者明显增高;妊娠组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尽管差异无显著性,但仍有3例高于对照组;妊高征患者增高率达100%。结论:妊娠妇女与妊高征患者均存在不同水平的凝血活化、纤溶亢进和内皮细胞一定程度的损伤,妊娠期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出血,降低DIC等的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已为临床多种疾病正确诊断及分析患者病情 ,观察疗效提供了准确的实验依据。为进一步了解血小板参数与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本文对 65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体积 (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甲型肝炎患者 2 5例 ,男 1 5例 ,女1 0例 ,平均年龄 (4 8± 1 2 4)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 ,男 2 6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3 7± 1 4 8)岁…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学》实验课教学改革问题。文章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影响。通过构建一种基于网络和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检验基础学》虚拟实验室提供模拟的教学环境、各种虚拟化仪器设备、虚拟化实验过程和虚拟化的数据处理等,利用这种开放式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作为现实实验教学的补充,学生随时可反复进行实验操作,提高教学质量。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将是今后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血液分析仪在使用中常常有误检,读报告时多依靠分类结果,很少分析三项直方图和仪器警告提示。笔者将工作中常见误检情况报道如下。1 检测对象33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检测白细胞120例,血小板计数84例,嗜酸细胞计数14例,白细胞分类计数104例,确诊的急非淋白血病患者14例。2 仪器HEMACELLPLUS血液分析仪,OLYMPUS显微镜。3 方法3-1 仪器检测 采用静脉血EDTAk3抗凝,检测前进行校正和质控,按要求测定。3-2 人工检测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嗜酸细胞直接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按…  相似文献   
5.
实验教学是临床医学检验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加强学生的检验操作能力,提高形态学知识掌握水平,通过基于医学检验虚拟实验室开发的形态学图片库的建立和应用,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 l)的检测对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CHD)26例,高血压病组(EH)30例和健康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浆TpP与CTn l含量。结果:CHD组,TpP值为7.26±1.97μg/ml,CTn 1值为2.94±2.51 ng/ml;EH组TpP值为3.70±1.2μg/ml,,CTn l值为1.34±1.31 ng/ml。CHD较对照组TpP值(3.14±0.96μg/ml)和CTn l值(0.67±0.21 ng/ml)均明显增高,差异呈显著性(P<0.01,P<0.05);而EH组的TpP值和CTn l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Tn l值差异呈显著性(P<0.05),TpP值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TpP与CTn l联合检测血栓前状态可能对冠心病发展为心肌梗死有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查在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4例贫血患者与100例常规体检合格者的MCV与RDW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贫血MCV和RDW的变化各有特点,缺铁性贫血组:MCV下降、RDW上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上升;感染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组:MCV正常、RDW上升。结论 MCV和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临床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对贫血类别的临床鉴别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肾衰患者由于体内存在大量尿素、甲基胍类等毒性物质,和促RBC生成素的减少导致骨髓对RBC、血小板等形成和功能的影响。笔者用HEMACELL PLUS血液分析仪测定42例慢性肾衰WBC、RBC、BPC等参数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实验对象 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6~55岁,经体检确诊为健康者.慢性肾衰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4~64岁。均为血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球仪测定51例慢性肾衰透析患者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 51例慢性肾衰透析患者PLT、MPV、PCT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PDW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对临床医生观察病情、防止出血、指导用药、选择透析膜和抗凝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教育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尤是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它综合体现学生对各种临床资料的合理取舍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