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藤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藤硷是防己科植物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rn)所含的一种生物碱,1981年西安制药厂制成盐酸青藤总碱(C_(19)H_(23)NO_4.HCl·2 H_2o),性状为白色肠镕糖衣片,1983年1月本院开始用以治疗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病人选择:42例RA诊断皆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标准。男5例,女37例。年龄22~76岁。病程3个月~37年,其中<1/2年4例(9.5%),1年~23例(54.8%),5年~10例(23.8%),10年~5例(11.9%);病程3年以上的占60.O%。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33例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其中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天皰疮及大骨节病各1例。因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3例并发了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9例并发结核及其它感染,1例并发激素性肌病等。  相似文献   
3.
冷球蛋白(Cryoglobulin,简称CG),或称冷免疫球蛋白(Cryoimmunoglobulin),是在低温时自然沉淀,加热后又能溶解的蛋白或蛋白复合物。当血液中存在冷球蛋白时,即称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emia)。根据免疫化学组成的不同,CG 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单克隆CG(Monoclonal cryoglobulin),系由一个无性细胞株(即一个克隆)的淋巴细胞合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临床诊断及阐明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我们应用聚乙二醇浊度方法检测了117例结缔组织疾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其中40例SLE,41例RA及36例其它结缔组织病,结果认为PEG浊度试验只有结合其它特异免疫指标及临床表现才有意义,但此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1972年Sharp等人把临床上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SD),多发性肌炎(PM)等重叠症状的疾病称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简称MCTD)。此后,对MCTD的报道日益增多。尽管对MCTD的诊断至今仍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它是结缔组织病中的一种新类型。本文报道了27例MCTD病人,男性2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36.8岁。全部病人均有关节炎或关节痛、雷诺氏现象(96%)、肌痛或肌炎(80%)、指(趾)硬化(77%)、  相似文献   
6.
301例不同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01例不同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分成3组即:1.<20岁70例;2.21~49岁216例;3.>50岁15例,比较其临床及血清免疫学特点,并对11例晚发病例进行了随访。15例晚发病例平均病程6.5年,临床示肾、浆膜、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较少,血清免疫学改变较轻,但病死率却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57例SLE病人冷球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冷球蛋白类型以及伴有冷球蛋白血症的SLE临床特点和12例随访结果。SLE伴随冷球蛋白血症提示病情活动,冷球蛋白水平高于50μg/ml尤有意义。冷球蛋白水平变化和病情变化相平行。冷球蛋白血症并低补体血症常有临床肾脏损害。治疗有冷球蛋白血症的SLE,并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优于单用激素。  相似文献   
8.
观察33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血清免疫学特点,认为男性SLE脸部蝶形红斑、雷诺氏征等发生率较女性低,故易误诊。但有了免疫学检查方法,有助于男性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采用免疫治疗已有报道,但其疗效尚难肯定。本文应用转移因子(TF)治疗22例病毒性肝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sAg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F)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院门诊的22例病毒性肝炎病人,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例,后者4例合并肝硬化;男16例,女6例;病程1~18年。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性儿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损害主要是循环血液中大量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及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系统弹力纤维受损,组织增生,微循环灌注障碍而产生的多器官受损,特别是皮肤及肾脏,相应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国内对SLE的微循环变化已有报导,但未见同时观察甲皱及眼结膜两部位,也未与实验室多项指标进行比较。本文对上述两部位微循环形态及血流状态进行同时观察,并结合实验室11项检查,分析两者关系探讨其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