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的护理。方法2001年7月~2004年6月给予13例ICD患者进行了护理及随访。结果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风暴”,经处理后未再出现心室颤动。随访患者1~4年,均存活,未发生晕厥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心律失常“风暴”,并做好ICD健康教育,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0年5月-2004年5月对在我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下FDR,对照组静滴ATP200u,CO-A200u,肌甘0.2mg,维生素C2.0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注射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明显改善.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应用1,6-二磷酸果糖疗效显著.同时减轻静脉滴注FDP所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检查是否有助于判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方法前瞻性收集2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CISS分型和早期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分型。结果剔除6例资料不全的患者,剩余240例进入最终分析。早期的DWI表现在CISS各型间差异显著(χ2=160.76,P=0.000)。其中,55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χ2=50.23,P=0.000)、21例大穿通支梗死(χ2=21.47,P=0.000)及35例前-后循环多发梗死(χ2=10.60,P=0.014)病因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7例单发的皮质-皮质下梗死主要与心源性梗死有关(χ2=19.37,P=0.000),且多为大面积脑梗死;72例小穿通支梗死(χ2=87.31,P=0.000)的病因主要是穿支动脉病变;除此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小穿通支梗死(14/72,19.44%)的病因不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DWI表现有助于CISS分型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闽东地区汉族与畲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汉族(n=140)与畲族(n=180)人群CYP2C19两个多态性位点CYP2C19·2和 CYP2C19·3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验证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汉族与畲族人群各种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1 14.3%,28.9%;·1/·2 28.6%,30.0%;·1/·3 11.4%,16.7%;·2/·2 21.4%,9.4%;·2/·3 21.4%,12.8%;·3/·3 2.9%,2.2%。汉族与畲族CYP2C19不同等位基因出现频率:·1为34.3%,52.2%;·2为46.4%,30.8%;·3为19.3%,16.9%。结论:闽东地区畲族与汉族CYP2C19·2与·3等位基因突变率存在差异,畲族人群基因突变率低于汉族(P<0.05)。  相似文献   
5.
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检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检测应用。方法采用宝灵曼快速定性分析试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不同时间段和正常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栓测心肌肌钙蛋白。结果63例AMI患者发病3h后血中肌钙蛋白有60例呈阳性,心绞痛组42例中仅有2例阳性,急性心肌梗死组cTn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心肌酶(AST、LDH、CK、CK-MB)并不升高,直至发病7h后才开始升高。结论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认知效果评估探讨,对护理人员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150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前后认知效果调查,对35例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态度调查。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需求迫切,护士在健康教育上让患者在知、信、行上转变,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从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各方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机体、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DAPT对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M-1细胞,实验组以不同浓度DAPT(0.25、0.5、1、2、5μmol/L)处理,对照组不加DAPT;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PI法),RT-PCR法检测Notch1、Jagged1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25μmol/L剂量组对RM-1细胞增殖、周期、Notch1及Jagged1 mRNA表达的影响无差异;0.5、1、2、5μmol/L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RM-1细胞增殖,随着DAPT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2/M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Notch1、Jagged1 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结论当DAPT浓度≥0.5μmol/L时能够抑制RM-1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Notch1及Jagged1 mRNA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51例2010年10月—2011年3月宁德市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7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173例)。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比较两组各性别、各年龄、各体形体质分布。入院次日检测患者TG、TC、LDL-C、Hb、白蛋白(ALB),比较两组阴虚、痰湿、气虚体质患者TG、TC、LDL-C、Hb、ALB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两组高血压分级、病程、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26.0%)、痰湿(19.1%)、气虚(19.1%),病例组主要体质类型为阴虚(32.1%)、痰湿(30.8%)、气虚(17.9%),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同性别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80岁患者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80岁组比较,病例组痰湿体质比例升高,阳虚、阴虚、气虚、湿热体质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病例组各年龄段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年龄段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为主,病例组偏瘦患者以阴虚体质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重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与本组平和体质比较,两组痰湿体质TC、LDL-C水平升高(P<0.05),病例组气虚体质TC水平升高,对照组气虚体质H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气虚体质体质比较,对照组痰湿体质TC、Hb水平明显升高,病例组阴虚体质AL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各体质FPG均升高(P<0.05),气虚体质TC升高(P=0.007)。结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阴虚、痰湿、气虚质,且痰湿质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痰湿质具有较高的TC、LDL-C水平,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气虚质TC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0.
电子输液观察卡在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病房中电子输液观察卡的使用过程,总结了其在病房中的作用,认为使用电子输液观察卡提供了准确的档案依据,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同时加强了输液过程中各环节质量控制,便于质控科检查指导工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