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肺炎克雷伯菌rcsB基因缺失的无痕突变株和回补株,通过对突变株的超粘性和生物膜表型进行分析,探讨转录调控子RcsB对细菌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突变株ΔrcsB,PCR扩增rcsB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克隆到质粒pKO3-Km上,将重组质粒导入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中,经同源重组后筛选得到无痕突变株.然后构建回补株,扩增rcsB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pBAD33上,将重组质粒导入突变株ΔrcsB中,得到回补株.测定野生株、突变株、回补株的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rcsB基因缺失的无痕突变株ΔrcsB和回补株C-ΔrcsB.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均减弱,回补株介于野生株和突变株之间.结论 转录调控子RcsB对肺炎克雷伯菌超粘性和生物膜形成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及趋势变化, 为开展溺水干预提供建议。  方法  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ICD-10:W65.0~W74.9)个案信息来自于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 对不同性别、地区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死亡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表示。  结果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的9.57/10万、9.42/10万下降到2021年的2.80/10万、2.83/10万, APC分别为-13.15%, 13.06%(t值分别为10.93, 10.52, P值均 < 0.01)。2012-2021年男生溺水死亡率高于女生, 农村地区溺水死亡率高于城市(P值均 < 0.05)。0~4、5~9、10~14岁年龄组溺水死亡率分别以年均15.30%, 17.80%与11.40%下降, 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15.30%, -17.80%, -11.40%, t值分别为11.11, 9.22, 5.62, P值均 < 0.05)。自然水域是发生溺水死亡的主要场所, 约占80%。  结论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溺水死亡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 男性、农村儿童青少年、0~14岁儿童是溺水防控的重点人群, 应继续加强溺水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过去1年多次跌倒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在4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多次跌倒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次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607人,平均年龄(72.36±6.27)...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在校儿童动物伤害发生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预防和控制儿童动物伤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四个区在校的4~12年级的14056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过去6个月的动物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重庆市在校儿童动物伤害人数发生率为0.35%,人次发生率为0.36%;...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庆市伤害死亡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分析2012—2018年重庆市伤害死亡个案(ICD-10编码: V01-V99,W00-W99,X00-X99,Y0-Y98),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顺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其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55.73/10万、47.6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5.09/10万、35.99/10万,APC为-3.92%与-5.2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4.47,P<0.05)。历年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均P<0.05),农村高于城市(均P<0.05)。历年死亡率居前六位伤害分别是跌倒、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意外窒息。伤害的每千人早死所致的YLLs、YLDs、DALYs分别由2012年22.64千人年、6.45千人年、29.09千人年下降到2018年的14.70千人年、4.19千人年、18.89千人年,APC分别为-7.60%、-7.78%、-7.6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8.10、6.79,均P<0.05)。结论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重点针对男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溺水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溺水预防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分析2012—2018年重庆市溺水死亡个案信息(ICD-10编码:W65-W74),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溺水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等指标。男女、城乡之间溺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APC检验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重庆市溺水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4.90/10万、4.87/10万下降到2018年的3.85/10万、3.59/10万,APC分别为-3.34%与-4.59%,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4、2.42,P>0.05)。历年溺水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历年农村地区溺水死亡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溺水死亡率历年均是最高的。5岁以下年龄组溺水死亡率由2012年的14.47/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28/10万,APC为-17.0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P<0.001)。65岁及以上年龄组溺水死亡率由2012年的8.14/10万上升至2018年的9.77/10万,APC为4.92%,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6,P=0.051)。溺水的DALYs率、YLLs率分别由2012年的2.73千人年、2.70千人年下降到2018年的1.66千人年、1.64千人年,APC分别为-7.41%与-7.41%,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YLDs率由2012年0.03千人年下降至2018年的0.02千人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溺水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呈下降的趋势,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儿童、男性与老年人是预防溺水发生的重点人群,农村是预防溺水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大于或等于65岁常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接种意愿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鉴别.结果 共有1804名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46.90%的老年人表示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住地(与城镇组相比,OR农村=3.07,95%CI:2.41~3.92)、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OR大专及以上=2.05,95%CI:1.21~3.49)、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92,95%CI:1.76~4.86)和有医保(OR=5.83,95%CI:1.20~28.36)为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率较低,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将流感疫苗费用支付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老年人对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的干预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大于或等于65岁常住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接种意愿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鉴别.结果 共有1804名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46.90%的老年人表示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住地(与城镇组相比,OR农村=3.07,95%CI:2.41~3.92)、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OR大专及以上=2.05,95%CI:1.21~3.49)、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92,95%CI:1.76~4.86)和有医保(OR=5.83,95%CI:1.20~28.36)为影响因素.结论 重庆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率较低,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将流感疫苗费用支付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质疏松流行现状,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9月在重庆市4个主城区共20个社区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居民2 028名,应用BMD-1000P型超声骨质分析仪测量研究对象桡骨的骨密度,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应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4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54.89%、6.27%。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7.64%)高于男性(4.79%),随年龄增大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用奶类及奶制品的频率、日均户外日照时间、饮食口味和服药习惯不同的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83,95%CI:1.56~2.16)、性别(OR=1.64,95%CI:1.10~2.44)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重庆市40岁以上城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均衡饮食、骨健康基本补充剂以及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8.49%、3.75%、11.09%、32.84%和13.91%,其中骨质疏松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知晓率(分别为11.02%、22.05%)均低于非骨质疏松人群(分别为19.03%、3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重庆市40岁以上居民中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检出率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老年和女性居民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教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及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