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Ghrelin在糖尿病肾病(DN)腹部肥胖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57例腹部肥胖DN患者为A组,60例非肥胖的DN患者为B组,及同期健康肥胖者60例为C组。对所有入选者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糖、血脂、肾功能,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hrelin。结果 A组BMl、腰围、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白蛋白排满泄率(UAER)、Ghrelin高于B、C组,且A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高于C组(P<0.05,P<0.01),3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组Ghrelin与BMI、腰围、FPG、HbA_(1c)呈负相关(r=-0.412、r=-0.401、r=-0.331、r=-0.391,P<0.05),与TC、BUN、UAER呈正相关(r=0.411、r=0.374、r=0.561,P<0.05),与HDL-C、LDL-C、SCr未表现相关性(P>0.05)。B组Ghrelin与BMI、FPG、HbA_(1c)呈负相关(r=-0.312、r=-0.401、r=-0.410,P<0.05),与TC、BUN、UAER呈正相关(r=0.384、r=0.402、r=0.556,P<0.05),与腰围、HDL-C、LDL-C、SCr未表现相关性(r=0.264,r=0.187,r=0.201,r=0.116,P>0.05)。结论血清Ghrelin在腹部肥胖的DN患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或可成为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mg、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确诊为UA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但不接受他汀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物酶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脂水平下降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4.5±1.6)vs(5.6±1.9),超氧化物岐化酶浓度(106±12)vs(123±15),降低丙二醛浓度(2.7±1.3)vs(1.9±0.9)。结论 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改善一氧化氮等参与血管舒缩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4.
蛲虫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 ,感染者智力和体质的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解蛲虫感染者有无城乡差别和是否存在家庭聚集性 ,作者对县城区和乡镇部分家庭作了调查。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选择城区及乡镇 1~ 8岁儿童及其同床共宿的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1.2 方法 于晨起前 ,用透明胶纸肛门粘贴法采样镜检。2 结果2 .1 感染率 通过对 4个乡镇和城区 714户 ,2 2 42人检查 ,发现蛲虫阳性 2 94人 ,平均感染率 13 .11%。其中城区蛲虫感染率为 8.41% (5 5 /65 4) ;乡镇感染率为 15 .0 5 % (2 3 9/15 88)。二者有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2型糖尿病(DM)并发大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型DM患者126例按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n=65,发生血管病变者)和B组(n=61,未发生血管病变者),同期入选体检正常者60例为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186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MIF、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A、B 2组的各项监测结果(除HDL-C)均高于C组;A组的MIF、IMT、HbA_(1c)、LDL-C、TG水平均高于B组,HDL-C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颈动脉轻度狭窄22例(33.85%),中度32例(49.23%),重度11例(16.92%);患者MIF水平与IMT(r=0.977)、FPG(r=0.551)、HbA_(1c)(r=0.909)、LDLC(r=0.779)、TG(r=0.615)呈正相关性(均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516,P<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浆MIF水平明显升高;发生血管病变的2型DM患者MIF水平与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且与血糖、血脂相关;2型DM患者进行MIF水平监测对防控大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金乡县人群HBsAg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金乡县人群中HBsAg的感染情况,掌握乙型肝炎的流行规律,为今后开展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8月至9月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血清HBsAg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3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组)和36例COPD稳定期患者(对照组一)及36例健康人(对照组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COPD组外周血中CD4+CD25+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为(2.56±1.83)%,明显低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OPD组CRP水平为(55.7±14.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p均<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少导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免疫失调,CRP参与了炎性反应激活过程,可能为COPD急性加重期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方法]62名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0.15g口服,一天一次。治疗前、治疗三个月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C肽释放试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PG)、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糖负荷30min净增C肽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C30/△G30)及以糖负荷120min净增C肽与净葡萄糖的比值(△C120/△G120)]。【结果】①两纽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治疗三个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岛功能指标:两组HOMA-IR,HOMA-β、△C30/△G30、△C120/△G120治疗三个月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两组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改善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T2DM,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