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EGFR-TKIs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本院接受EGFR-TKIs一线治疗,并获得中国癌症基金会赠药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1 14例.应用COX回归分析接受厄洛替尼/吉非替尼治疗后,影响患者脑转移进展发生和1、2、3年生存的预后因素,并进一步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脑转移中位进展时间(time to neurological progression,nTTP)的差异.结果 114例患者中,17例治疗前即存在脑转移,14例在TKIs治疗期间出现脑转移,77.4% (24/31)在随访截止前出现脑转移进展.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EGFR-TKIs治疗后,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5%、78.50%、63.30%和92.05%、57.90%、28.40% (P =0.038);曾接受和未接受手术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0%、86.45%、48.90%和90.85%、61.65%、27.30% (P =0.034);无和有骨转移患者6、12、18个月脑转移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40%、4.55%、10.90%和3.00%、11.70%、23.60%(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EGFR-TKIs治疗中的独立死亡风险因素(P =0.024);19和21外显子突变患者nTTP分别为18.3个月和13.0个月(P =0.276).结论 <60岁的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接受TKIs治疗具有更低死亡风险,而合并骨转移者易发生脑转移,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脑转移患者具有更能从TKIs治疗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逐渐老龄化,老年肾病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存在感染、心脑血管病等危险因素,使得老年肾脏病患者具有较为独特的发病特点。对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个难题。我科近年来采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肺原发灶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EGFR—TKIs(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应用增殖阻遏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突变分析253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组织病理类型、TNM临床分期以及伴有脑转移患者的脑转移灶数量、确诊肺癌至诊断脑转移时间(brain metastasis time from diagnosis of lungcancer,BMT)和颅外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应用x。检验分析EGFR突变状态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53例初治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42.3%(107/253),其中EGFR基因第19、21外显子突变比例分别为70.1%(75/107)、39.1%(32/107),而EGFR基因20外显子TKIs耐药型突变率0.8%(2/253)。女性、无吸烟史、腺癌的肺原发灶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率明显高于男性、有吸烟史、非腺癌患者,分别为70.2%(66/94)VS25.8%(41/61)、60.9%(81/133)VS18.1%(19/105)和50.0%(103/206)vs8.5%(4/4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初治NSCLC患者肺原发灶存在较高(42.3%)EGFR基因敏感型突变,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NSCLC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变显著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莫沙必利和安慰剂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1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x^2=6.142,P〈0.05);②两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前的胃排空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排空时间(60.22±3.4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胃排空时间(97.20±4.63)vain(f=1.615,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要好于安慰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胃功能。  相似文献   
5.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 ,是一组由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吞噬血细胞现象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H PS 和继发性 H PS ,原发性H PS通常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继发性 H PS可能与感染、恶性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apurinic/ap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 factor-1,APE1/Ref-1)乙酰化对电离辐射诱导HeLa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处理HeLa细胞及子系细胞APE1wT和APE1 K6R/KTR,应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的方法检测APE1乙酰化修饰及Beclin1/Bcl2的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的水平,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LC3的聚集,Western blot检测APE1、LC3和p62的表达.结果 HeLa细胞APE1乙酰化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HeLa细胞LC3Ⅱ的表达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而与p62呈负相关(P<0.05);电离辐射促进细胞的自噬水平和LC3的聚集.电离辐射后,LC3Ⅱ上调;与对照组APE1wT相比,APE1 K6R/K7R细胞Beclin1/Bcl2结合增强,LC3Ⅱ/LC3 I比值降低,p62表达上调(P<0.05).结论 APE1乙酰化通过Beclin1/Bcl2途径调节电离辐射诱导的HeLa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多索茶碱片。记录所有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试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并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表达及其血清对应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及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喘息、咳嗽、气短、肺内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 <0.05)。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实验组FVC、FEV1、P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 <0. 05)。两组治疗后Th1、Th1/Th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h2、Th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Th1、Th1/Th2升高幅度及Th2、Th17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L-4、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IFN-γ升高幅度及IL-4、IL-17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机制失衡,继而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386例患者,男213例、女173例,年龄14~71岁,平均38岁,均符合肾穿刺活检要求,未见禁忌症。2.方法:采用探头频率3.5MHz彩超,一次性16G半自动穿刺枪。患者俯卧位,腹下垫约10cm厚的硬枕,先行经验定位,再依照患者体型及腰背部宽窄进行调整。十字交叉法选定穿刺点,测量肾脏表面距皮肤表面的深度。局部消毒、局麻,将长腰穿针在屏气后刺入肾周脂肪囊,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带教是医学教育的必经历程,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依靠临床带教,临床带教是把书本知识理论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的过程,是培养临床医生工作能力的必然途径[1]。目前,我国临床医学课程因专业条款的不同划分越来越细化,虽然这种划分使得教师对这一部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更详细的阐述,专科医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掌握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疾病本身不是单纯发生在一个组织和器官,单从某一器官出发去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往往会成为“医匠型”医生,“只见病症,不见疾病,或只见疾病,不见人”,只会唯器官看病,唯症状看病,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在疾病的整体把握中容易顾此失彼。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是有机整合医学各领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从个体差异出发,依据人文、社会、地理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与更新,是在不断完善,适合疾病治疗、符合人体健康的医学新体系[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