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纤溶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采取关节腔内局部注射给药;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内局部注射给药。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观察组FDP、D-D、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期间使用静脉注射联合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的方式较局部注射单用可减少围术期失血,抑制纤溶及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能否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抽取10 d内测试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C T )及纤维蛋白原(Fbg )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凝血试验结果(标本数大于20份),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绘制质控图的数据。每天从所测标本中选取1份所测PT、APTT、Fbg结果均在均值附近的标本,用红色笔在图上标出测试结果并把该标本作为第1份质控物于冰箱冷藏保存。第2天在检测标本的同时再检测所保存标本(质控物),将所得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然后重找1份当天测试标本。结果在PT、APTT、Fbg质控图均值附近的标本,将结果用红笔标在质控图第2纵轴上,标本留为下一工作日的质控物,次日将测试质控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依次类推完成当月测试,获得双曲线,根据双曲线的离散程度判断质控情况。结果 PT试验双曲线的离散程度为13.8±1.94,该双曲线可用以判断质控情况。APTT、Fbg双曲线同PT。结论双曲线质控操作简单,标本不需特殊保存条件,可以直观反应质控情况。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自锁旋入式髓内钉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4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FIF)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前应用小剂量氨甲环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123例老年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静脉滴注小剂量氨甲环酸将其分为滴注组(63例)和未滴注组(60例),滴注组患者PFNA内固定术前静脉滴注小剂量氨甲环酸注射液,未滴注组患者PFNA内固定术前不予以特殊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炎症因子水平与输血情况。结果 滴注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未滴注组无明显差异(t=0.244,P=0.808);滴注组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未滴注组(t=18.132、2.176、19.171,P <0.001、P=0.032、P <0.001);术后3d,滴注组患者Hb、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滴注组(t=2.543、6.405,P=0.012、P<0.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滴注组(t=27...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首例马内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cffei)自1981年发现[1]后,为了进一步探索马内青霉病的流行病学及马内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生态情况,我们在原南宁地区备县(市)的乡镇收购竹鼠,进行了马内青霉的培养分离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笔采用254医院任志远研制的针灸刀,自1991年3月至1993年4月门诊治疗85例,疗效确切,其方法是患俯臣位,找准敏感压痛点后作标记。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指在第3腰椎水平低棘肌外侧缘压住腰;横突标记处。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后,右手持斜而针刀顺针眼进入皮肤、直达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表达IDO重组表达载体IDO/p EGFP-C1。【方法】RT-PCR扩增IDO c DNA,连接于表达载体p EGFP-C1,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后将载体转染至TC-1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IDO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IDO成功连接于表达载体p EGFP-C1上,转染至TC-1细胞后可见IDOm RNA和蛋白表达。【结论】IDO重组表达载体IDO/p EGFP-C1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8.
从延续护理的概念、特征、相关护理模式对国内外医院-社区联动下的老年慢性病病人延续护理进行综述,为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延续护理模式提供依据并促进我国的相关的延续性护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微环境中IFN-y、TGF-β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表达的变化及IFN-γ、TGF-β1表达与IDO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得的107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实验组)和19例肺部外伤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对照组)进入研究,实验组按2010年AJCC第七版肺癌分期标准分为4组:1组,I期患者28例;2组,Ⅱ期患者26例;3组,Ⅲ期患者28例;4组,Ⅳ期患者25例.ELISA法检测组织中IFN-y 、TGF-β1、IDO蛋白浓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IDO表达水平;分析IFN-γ、TGF-β1浓度与IDO浓度的相关性,分析肺癌组织中IDO、IFN-γ和TGF-β1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期NSCLC组织中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Ⅲ、Ⅳ期组织中IFN-γ浓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Ⅳ期浓度显著低于Ⅲ期(P <0.05);IDO浓度变化与TGF-β1相似,在Ⅰ期NSCLC肿瘤组织中的浓度与正常肺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Ⅱ、Ⅲ、Ⅳ期肿瘤组织中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且随分期升高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组织、Ⅰ期NSCLC肿瘤组织中IDO的浓度与IFN-γ浓度呈正相关(r=0.969,P<O.01;r =0.853,P<O.01),与TGF-β1无相关性.但Ⅱ、Ⅲ、Ⅳ期肿瘤组织中IDO的浓度与TGF-β1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 =0.810,P<0.01;r =0.630,P=O.01),与IFN-γ无相关性.结论:早期NSCLC患者免疫微环境中IFN-y增高,但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免疫力降低,IFN-γ表达减少,IDO、TGF-β1表达增加,早期IDO表达可能与IFN-γ有关,而晚期则可能与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