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精密仪器的维修与保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院的仪器设备占学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很大,有些是从国外购置的新设备,价格昂贵,应加强保养与维修,否则会影响学院的教学、科研的效果和质量。在学院的仪器设备中,主要应加强以下几类精密仪器的维修与保养.1电子仪器电子仪器容易受温度、湿度、灰尘、高压电场等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首次应用布鲁氏菌酚不溶性组分(PI)治疗慢性布鲁氏菌病84例,临床观察的结果认为 PI 组分能取得与布鲁氏菌苗疗法相同的脱敏效果,近期疗效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可达75%上下,副作用小,临床使用安全,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应用低分子胸腺肽治疗慢性布病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结果,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77.15%,分析其机理为胸腺肽提高了慢性布病患者的活性玫瑰花环形成率,增强了细胞免疫功能,促进了机体清除细胞内寄生布鲁氏茵及其降解产物的能力,达到了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福喷汀治疗急性布鲁氏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福喷汀(Rifapentine)是一种半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利福平相同,但作用比利福平强2~10倍[1],而利福平为近年来国内公认的治疗布鲁氏菌病(布病)疗效较好的抗生素[2],但胃肠道反应较明显,使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用.为此,我们采用高效、长效、低毒的利福喷汀替代利福平治疗急性布病,观察结果显示其疗效优于利福平,而不良反应少于利福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8例急性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学动态检测结果,探讨布病血清学检测对疾病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确诊收治的28例急性布病患者(由同一实验室感染羊种布病)作为观察对象,于治疗前,治疗第3、6、9周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包括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H)],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观察对象血清学抗体效价,并与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8例急性布病患者以治疗第3周时SAT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为最高峰,集中在1∶400(++),占39.29%(11/28);而治疗第6周时有28.57%(8/28)转阴;治疗第9周时有50.00% (14/28)转阴.治疗前发热20人(71.43%)、乏力17人(60.71%)、多汗8人(28.57%)、关节疼痛28人(1 00.00%)、淋巴结肿大7人(25.00%)、ALT升高28人(100.00%)、LDH升高26人(92.86%);治疗第3周时,除3人(10.71%)偶有低热外,其余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乏力、多汗、关节疼痛人数有所减少,分别为13人(46.43%)、2人(7.14%)、21人(75.00%),而ALT、LDH基本恢复正常(仅有1人ALT升高);治疗第6周,全部患者发热、多汗临床体征消失,关节疼痛及淋巴结肿大人数减少,分别为12人(42.86%)、3人(10.71%),生化指标ALT、LDH全部正常;治疗第9周,多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少数患者仍诉有乏力[2人(7.14%)]、关节疼痛[6人(21.43%)].结论经过有效治疗,抗体效价迅速降低,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二者之间大致呈平行关系,提示布病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早晚、抗体滴度的高低及消长的速度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而且对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t,G-CSF)是一种多肤链的造血生长因子,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调节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使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保护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并加强它们的功能.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已被广泛地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生物活性的近期研究状况。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芸香料和楝科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镇痛、抗炎、催眠、杀虫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EVI1)高表达对K562细胞的影响,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治疗EVI1高表达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检测空载体组和EVI1组微小RNA(micro RNA,miR)-9表达水平、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及细胞克隆数。使用地西他滨和溶媒处理EVI1高表达的K562细胞,检测miR-9表达水平、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细胞克隆数及细胞周期。结果 与空载体组相比,EVI1组miR-9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0.002 1±0.000 3)比(0.003 4±0.000 3),P <0.01],miR-9启动子序列甲基化程度显著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232.67±6.81)比(124.67±5.03),P <0.01]。地西他滨组较溶媒组miR-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002 3±0.000 3)比(0.000 7±0.000 1),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儿童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1993-2006年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获得性MAA患儿42例,接受ATG、环孢素(CsA)和雄激素治疗的18例为ATG组,仅用CsA和雄激素治疗的24例为非ATG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随访时的血常规、疾病转归和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半年后,ATG组的有效率为83.3%(15/18),显效率为77.8%(14/18),无效率为16.7%(3/18);非ATG组有效率为37.5%(9/24),显效率为25.0%(6/24),无效率为62.5%(15/24).ATG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非ATG组(P值均<0.01).ATG组的生存率为100%(18/18),非输血依赖生存率为83.3%(15/18);非ATG组的生存率为83.3%(20/24),非输血依赖生存率为54.2%(13/24).ATG组的非输血依赖生存率显著高于非ATG组(P=0.034).ATG组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型贫血(SAA)的比例为11.1%(2/18),显著低于非ATG组的45.8%(11/24,P=0.021).结论 ATG治疗儿童MAA的疗效肯定,可提高非输血依赖生存率,减少向SAA进展,其相关不良反应可获得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