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右桡动脉-右股静脉途径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5例,分为经右桡动脉-右股静脉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桡动脉组)14例,经右股动脉-右股静脉途径封堵PDA(股动脉组) 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造影清晰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途径均安全有效,但经右桡动脉途径介入封堵中,平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路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 对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应用IVUS观察冠脉罪犯病变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偏心指数(EI),并观察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34 /49) , 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S组不稳定斑块、内膜破裂和血栓形成病变占总病变的57.2%,与SA组(8.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两组患者斑块面积[(11.26±3.92) mm2 vs (9.43±3.98)mm2],斑块负荷[(65.67±11.74)% vs(57.34±11.18)%],偏心指数(0.33±0.22 vs 0.59±0.24)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患者主要以正性重构为主(59.2%),而SA患者主要以负性重构为主(57.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2).结论 在ACS组不稳定斑块及内膜破裂、血栓形成、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IVUS检查是在体观察粥样斑块的良好手段,并可以指导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常易伴发酸碱平衡失调,它可以是单纯型呼吸性酸中毒,但更多地是复杂的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其类型随临床病情的发展,受药物以及治疗办法的影响又具有多变性。如何正确判断酸碱类型,仍是临床上一项重要课  相似文献   
4.
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测定是心脏导管检查时的主要项目之一。过去多用舒劳氏微量血氧含量分析器或反射式光电血氧计来测定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舒劳氏方法由于费时较多后来已被反射式光电血氧计所代替。血气分析仪近年在国内许多单位正在普及。血气分析仪系用氧电极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中球囊扩张术后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7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术中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前冠状动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对照组:球囊扩张术后直接行支架植入术。检测两组患者术中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GMP140水平、术前及术后12 h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术后第1天及第7天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替罗非班组血浆GMP140浓度(17.99±1.01)μg/L低于对照组(24.56±1.96)μg/L(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12 h肌钙蛋白升高浓度(50.96±2.20)ng/ml低于对照组(58.69±2.34)ng/ml(P<0.01);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894.19±90.91)pg/ml大于对照组(829.50±84.18)pg/ml(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浆GMP140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并有利于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马宝新  刘现亮  李花  李景森 《中国药房》2013,(36):3392-3396
目的:系统评价冠脉搭桥术前加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纳入冠脉搭桥术前加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研究进行筛选和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0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脉搭桥术前加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WMD=-0.61,95%CI(-0.83,-0.39),P<0.01]和呼吸机辅助支持时间[WMD=-1.69,95%CI(-2.97,-0.41),P=0.01],降低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RR=0.37,95%CI(0.15,0.93),P=0.03];而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SMD=-0.15,95%CI(-1.31,0.01),P=0.06]、体外循环时间[WMD=0.50,95%CI(-1.60,2.59),P=0.64]及术后卒中发生率[RR=0.71,95%CI(0.14,3.51),P=0.67]、术后贫血发生率[RR=0.97,95%CI(0.61,1.54),P=0.90]、术后发热发生率[RR=0.83,95%CI(0.58,1.17),P=0.29]等方面,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搭桥术前加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可以缩短冠脉搭桥术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支持时间,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但该结论尚需更多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振荡(HRT)的影响,以期对评价治疗、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相关资料,其中42例作为非瑞舒伐他汀组行单纯药物治疗,40例于发病起口服瑞舒伐他汀作为瑞舒伐他汀(可定)组,两组均未行PCI治疗,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周及6个月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测定HRT各项指标。另选25例冠脉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所有AMI患者2周末HRT均明显减弱(P〈0.05),瑞舒伐他汀组6月末HRT明显改善(P〈0.05),而非瑞舒伐他汀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AMI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受损,HRT减弱,可能增加死亡率;AMI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可以改善患者的HRT,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70例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术中支架植入前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体质量10μg/kg;对照组:术中直接行支架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小板活化标志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替罗非班组血浆a颗粒膜蛋白浓度(17.99±1.01)μg/L低于对照组(24.56±1.96)μg/L,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予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的方法治疗,并对患者手术前后食管的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的Eckardt评分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手术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静息压(13.84±6.46)mm Hg明显低于手术前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静息压(27.91±14.67)mm Hg;手术后食管下端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12.91±3.82)mm Hg明显低于手术前食管下端括约肌4 s完全松弛压(23.79±19.91)mm Hg;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治疗前的Eckardt评分(7.71±0.89)分明显高于治疗后患者的Eckardt评分(0.81±0.58)分,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横开口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T-POEM)进行治疗,疗效更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70例,38例单纯药物治疗作为非PCI组,32例于发病2周行PCI术作为PCI组;另选2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各组HRT的两项指标振荡初始(T0)及振荡斜率(TS),并比较非PCI组、PCI组不同发病时期T0、TS的变化。结果 AMI患者发病1周末T0、TS均明显减弱(P均〈0.05)。发病4周末与1周末比较,PCI组T0、TSH明显改善(P〈0.05),非PCI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AMI恢复期行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以改善患者的H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