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人口抗HAV-IgG水平现状,为政府部门制订甲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市1 ~59岁常住居民(居住时间>6个月)中进行抽样,收集有效调查问卷和血清标本3 371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血清中抗HAV-IgG 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深圳市常住人群抗HAV-IgG阳性率为63.2%;抗HAV-IgG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深圳出生的15岁以下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AV-IgG阳性率均高于非深圳出生;但甲肝疫苗免疫效果在甲肝疫苗初种后5 ~10年后逐渐下降.结论 虽然深圳市常住人口中甲肝抗HAV-IgG阳性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但应加强甲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重视6~15岁年龄组人群甲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不同职业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测和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141名居民,检出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90例,感染率为7.89%,男性为9.93%,女性为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2,P=0.010);31~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9.59%);机关干部感染率最高(14.02%),商服人员感染率最低(4.17%),不同职业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6,P=0.000);机关干部和本地企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途径、健康危害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商服人群和劳务工,且家庭生熟砧板分开行为率较高,但不吃未煮熟鱼类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低于商服人群和劳务工人群;检出感染的人群防制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都稍低于总体水平。结论龙岗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有上升趋势,应广泛宣传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继续倡导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疟疾流行状况及其防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深圳市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并评估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市"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通过比较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评估疟疾防制效果。结果 2007-2009年疟疾发病总数为8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25/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54例,占总病例数的63.5%(54/85),其中恶性疟15例;2007-2009年本地疟疾发病数稳定在每年10例左右,而输入性病例数变化明显,分别为15,29和10例;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31、21和20例,南山和福田区各5例,盐田区2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和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后,2009年疟疾发病数和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了46.1%和65.5%。结论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稳定,输入性疟疾是导致疟疾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今后,深圳市疟疾防制应以输入性疟疾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送三检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虫卵,分析其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在宝安、龙岗、福田、南山、光明5个区总计调查3 935人,感染人数19人,平均感染率为0.48%,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13%、0.28%、0.05%和0.03%;蛔虫、鞭虫、钩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81.6和120,均为轻度感染.5个区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宝安区,为0.86%,最低的是福田区,为0.13%,各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1,P>0.05).男女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感染率以<20岁(0.55%)、20~岁(0.60%)和30~岁(0.65%)这3个年龄组最高.结论 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感染率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感染状况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5.
冯玉华  李晓恒 《当代医学》2009,15(18):141-141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休克程度(轻、中、重)指标进行评估,正确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尽早建立各种抢救管道,正确选择输液成分、输液速度、穿刺部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66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以腹腔脏器损伤出血为其共同特点,临床治愈64例,死亡2例。结论66例腹部创伤致失血性休克均有外伤史,均行剖腹探查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我们制定了周密、科学的护理计划,为手术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建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等的生态养殖方式对肝吸虫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圳市自然环境相似的两个村庄,对其中一个流行村进行鱼塘上厕所和养猪栏的改建等综合处理,实施干预两年后,用直接镜检和PCR法比较检测两村淡水螺体内肝吸虫尾蚴和鱼体内肝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两个村共抽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2000只,各类淡水鱼240份,在实验村淡水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0.7%(7/1000)和6.67%(8/120),而在对照村沼螺肝吸虫尾蚴和淡水鱼肝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分别为1.6%(16/1000)和14.1%(17/120)。结论在肝吸虫病流行区实施鱼塘上厕所改造,防止粪便直接投入鱼塘可以降低肝吸虫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率,有效的阻断肝吸虫的传播,防止人群感染肝吸虫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重点人群肝吸虫病感染状况并探讨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来诊的肝吸虫病症状可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生食淡水鱼虾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肝吸虫病血清学检测和相关知识行为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382名6~65岁重点人群,检出肝吸虫IgG抗体阳性373人(26.98%)。男性的感染率为27.89%(260/932),女性感染率为25.11%(113/240),男女性别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不同,最高感染率的年龄组分布在31~40岁.知识行为学调查显示,59%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肝吸虫病及其传播途径,68%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吃1次淡水生鱼,11%的家庭生熟刀具未严格区分。结论深圳市重点人群肝吸虫病感染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对于肝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8年“三热”病人疟疾血检状况,分析其监测的效果。方法对医院监测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或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采血作疟原虫检查;收集2008年疟疾血检监测数据,以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对各镜检点阴性和阳性的血膜片进行抽检,计算血膜片的合格率及复核符合率。结果全市共血检9788人次,发现阳性病例39例,血检阳性率为0.40%,其中间日疟28例,恶性疟11例,血栓阳性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2.98%(39147)。血检阳性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占总阳性病例数的74.4%(29/39),其中恶性疟病例均为本市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从事商务的归国人员;病例的地区分布按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湖18例、宝安11例、龙岗5例、南山3例和福田区2例,盐田区无阳性病例;病例时间分布呈现6、7、8月和11、12、1月的2个高发期。抽查6个区15个镜检点514张血片,血片制作和染色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6.19%和89.88%,对其中的213张阴性片及12张阳性片进行复检,符合率为100%。结论“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重要手段,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疟疾病例分布特征的阐明为我市科学防治疟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细胞色素P450 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并制备CYP4G19多克隆抗体.方法 应用RT-PCR扩增CYP4G19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经T-A克隆、测序鉴定,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及Western.blot检测多抗的效价及特异性.结果 从德国小蠊cDNA中克隆出一段771bp的亲水性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出约32000 Mr、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P450重组蛋白.将纯化、复性的重组蛋白免疫 9,得到了滴度高于1:10<'6>的高效价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显示此多抗能与32000 Mr的重组蛋白特异结合.并能识别天然的德国小蠊微粒体P450蛋白.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的CYP4G19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制备出效价高、特异性强的抗德国小蠊CYP4G19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关于德国小蠊CYP4G19蛋白表达特性及其抗药性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的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在宁强县天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Ⅰ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实验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同时检测对象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的含量。结果Ⅰ型糖尿病肾病各期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浓度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0.01)。不同程度Ⅰ型糖尿病肾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浓度水平均明显增高,趋势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 测定有助于Ⅰ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