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为了解佛山地区近十年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特开展此研究.方法 分析39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资料的特点,并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症状,以腰痛、乏力、腹泻为主;仅有71.8%患者经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测证实;具有典型临床五期经过者占43.6%;实验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存在肝、肾、肺、心等不同程度损伤;血液净化、严重器官损害、肾功能、五期经过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较为密切.结论 为避免漏诊,应加强血小板、尿蛋白等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李宗良  吴有全  梁东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10-1511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应用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特征建立的评分标准,对83例结核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测评得分:结核性脑膜炎组18~40分,平均(30.6±5.5)分;病毒性脑炎组4~14分,平均(7.2±2.3)分;化脓性脑膜炎组9~17分,平均(12.7±2.2)分,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对照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量化评分方法有助提高结脑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肝衰竭患者77例,观察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不良反应。结果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64.9%,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疗效与肝衰竭分期相关,以早期有效率最高(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35例次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可缓解。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有效治疗肝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78例肝衰竭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常见感染部位和常见菌株及其构成,感染对预后影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感染212例,感染率76.3%;其中医院感染47例(22.2%)。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腔(43.2%)、胆道系统(29.3%),呼吸系统(14.3%)和肠道(6.0%)。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39.3%)、大肠埃希氏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4.3%)、铜氯假单胞菌(10.7%)。278例肝衰竭总病死率33.8%,感染组病死率(41.0%),非感染组病死率(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衰竭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收治六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经血液净化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毒学及血清生化学特点。方法以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83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血清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患者年龄偏大(t=9.359,P〈0.01),病程偏长(t=6.784,P〈0.01),男性患者所占比率高;血清HBV-DNA呈低水平复制状态(t=-13.085,P〈0.01),ALT及AST水平低(t=6.053、6.656,P均〈0.01),而TBIL水平高(t=3.129,P〈0.01)。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较隐匿,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探讨miR-6775-3p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MDA-MB-468和BT-549中miR-6775-3p的表达水平,选取miR-6775-3p表达水平最低的乳腺癌细胞系过表达miR-6775-3p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775-3p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4,CDK4)和CDK6,以及侵袭转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7和MMP2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FQ-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中miR-6775-3p的表达最低,在MDA-MB-453细胞中转染miR-6775-3p mimics后,miR-6775-3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1)明显降低。RTF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DK4、CDK6及MMP17、MMP24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6775-3p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186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6-3%(1449/218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2-4%(271/2186)和8.5%(185/218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占21.4%(467/2186),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肿瘤科,分别占15.1%(331/2186)和12.8%(280/2186)。耐药率妥布霉素5.9%、阿米卡星8.2%、庆大霉素11.7%、环丙沙星12-3%、左氧氟沙星1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6%、亚胺培南14.4%:有7种抗感染药耐药率大于90.O%。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日趋严峻,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葱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细菌感染及耐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