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3.
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排除了内科疾病和输血患者且资料完整的下肢骨折术后失血性贫血病例68例。根据是否进行术后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的变化,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以及贫血疗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治疗组血液学指标Hb和R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中,除"面色萎黄"一项两组无明显差异外(P>0.05),治疗组的"头晕眼花"、"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总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贫血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及6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补血益气、活血祛瘀"理论而来的加味当归补血汤在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贫血中具有确切的纠正贫血指标、改善气血亏虚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0岁,因左膝关节红肿热痛8个月,加重20余天于2010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0月15日行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Depuy 固定平台),术后第2天即出现左膝关节红肿热痛较明显(左膝X线片见图1).体温:37.6℃,复查WBC:15.72×109·L-1,N:78.7%,CRP<3.0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双分子γ-咔啉衍生物并研究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N-乙酰基-3-溴-4-哌啶酮和苯肼为原料,经Fischer法一步合成关键中间体γ-咔啉,γ-咔啉在NaH作用下与二溴代物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双分子N5-γ-咔啉系列衍生物,后者进一步在丙酮中经碘甲烷甲基化得到相应的季铵盐。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7个新的双分子γ-咔啉衍生物,其化学结构经IR、1H-NMR、13C-NMR、ESI-MS确证。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g显示出与阳性对照多奈哌齐较为接近的抑制活性。结论 双分子γ-咔啉衍生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活性,连接链的长度对活性有影响,链长为8个碳原子时活性最佳,结构中的叔氮季铵化有利于提高活性。  相似文献   
6.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补肾活血法是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痹症的常用方法。本文尝试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对肾虚血瘀与软骨退变的关系及补肾活血法拮抗关节软骨退变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为补肾活血法防治关节软骨退变的提供最新的理论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双氯芬酸与骨伤洗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双氯芬酸组25例,骨伤洗剂组25例,采用国际公认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WOMAC量表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定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与骨伤洗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尔力口服液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分组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发生术后失血性贫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尔力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连续服用14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7天和14天测定静脉血中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压积(Hct);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基于中医疗效评分和西医疗效评分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基于中医疗效评分的总有效率(86.00%vs.74.00%)和基于西医疗效评分的总有效率(88.00%vs.7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BC,Hb以及H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同一时间点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天和14天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同一时间点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7天和14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一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益尔力口服液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RBC,Hb以及Hct,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以及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采用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80~98岁,平均83.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4 h^14 d。骨折采用Evans-Jensen分型,Ⅱa型6例,Ⅱb型20例,Ⅲ型6例。对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均未见脱位。6例在术后1年3个月~4年6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恢复独立行走24例,扶拐或助行器行走8例。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91.56±2.96)分,优28例,良4例。9例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积极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